??作為80后的成員,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更是如此。就給大家曬一曬我家以及我家鄉的房屋變遷。
我的家鄉是江西一個普普通通的鄉下村莊,1985年出生的我,兒時的記憶里每家每戶都是屋頂做木架閣樓的土房,亦或磚瓦房。
現在也還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年數已久加上基本無人居住,逐漸失修倒塌,而隨著“拆三房”的新農村建設進程,估計馬上就要消失匿跡了。
由于爸媽那代兄弟姐妹眾多,我爸媽1984年結婚時,爺爺奶奶只分了一間磚瓦房給我爸。但那時候還處于改革開放初期,鄉下生活條件有限,有個窩遮風擋雨就心滿意足。
這就是我家的代住宅(爺爺奶奶分給老爸的一間磚瓦房),我在這里出生,生活了六年,上學前的記憶就全留在這了。
80年代末90年代初,平頂房在我家這邊興盛,我家也于1990年建了一套平層平頂房,這是我家的第二代住宅,而那一間老房子也在喬遷后就賣給了二叔家。
在這第二處家生活了七年,小學時期的記憶就留在這了。
隨著經濟發展,1996年左右我家旁邊的省道升級,村里人爭先恐后到省道兩旁申請建房,追求更加寬敞、更加方便的居住場所。我家也跟風申請,1997年建成了第三代住房,至今總共居住了21年。
而現在我家也面臨“拆三房”,在這里再筑新家。
人是無法滿足的一種動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房屋的追求越來越高,不再是寬敞就夠了,而是要求美觀、舒適。
2016年下半年,我也遞交一紙建房申請,但遲遲不見回復,同期或后期的好多人家先斬后奏,未取得建房許可就開始動工。
但由于村支書是同族堂哥,為了不讓他難堪,我家就一直老老實實等著上面的批準。
我心中有著一個夢想,就是住著自己設計的房子,所以我一直關注住宅公園,每一套戶型都看的很仔細,看到喜歡的就分享給家人一起探討,可謂是住宅公園的忠實粉絲。
2017年第二季度終于審批下來了,但這時所有材料都比2016年漲了好多,砂子、水泥、鋼筋猛漲,紅磚更是一磚難求,在材料、人工都上漲的情況下,比起2016年建,毛坯就多花了4、5萬元。
實現夢想的機會來了,我花了幾天制了個簡圖,和包工頭溝通好細節。其實一開始也想過找住宅公園設計一套圖紙,但是因為當地都是小包工頭,太復雜的造型做不來,終選擇了參考住宅公園的圖紙自己簡單設計了一下。
院子整體做了規劃草圖,方正簡單的的布局,在農村還是比較實用的。
二層平面布局:
三層平面布局:
老一輩說2017年7月12日是大安,動土的好日子,一大早鞭炮響起,挖掘機開進場,浩浩蕩蕩的開始動工。
房子采用獨立基礎,挖掘好基槽后先用素混凝土澆筑一層墊層。
砼現澆1.5x1.5米獨立基礎。
建房的時候不在家,父母負責監工,我只偶爾回去,沒有留下太多照片。
這不第二次回家,已經開始澆筑樓面了。
封頂的好日子,老式手扶拖拉機亮了吧,自拌混凝土隊用來拉攪拌機的!
排水天溝、檐口造型專用模板裝模。
坡屋頂采用混凝土現澆。現澆坡屋面有三個施工難點:支模、布筋,以及關鍵的振搗。
雖然是當地小工頭承包的,但新一輪建房潮在老家已經興起幾年了,工人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一般的坡屋頂都難不倒他們。
坡屋頂為雙層雙向布筋,底層布筋已完成,接下來就是設置馬凳筋和綁扎上層鋼筋。
檐口、排水天溝布筋特寫。
花費近半年時間,在2018年春節前終于完成毛坯了(包括內外水泥粉刷)。
個人覺得房子亮點就是大落地窗窗了。
下圖為自制的弧形窗模具,施工隊也是在上面花費了不少精力。
因為老家非常專業的施工隊不好找,房子沒有做太多復雜的造型,坡屋頂結構也相對比較簡單,但是鋪上紅色的彩瓦,卻也非常漂亮。
正面做了老虎窗做裝飾,留了一小部分做平屋頂,用以安裝水箱、太陽能熱水器。可以通過爬梯從露臺上到平臺上來,檢修、維護也是非常方便。
房子背面:
南方相對潮濕,農村自建房子都要做防潮層,根據地勢,我家選擇下做了一層地下室。地下室采用框架結構,完全連通的空間,以后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是確定用途。
2018年春節過后開始室內裝修,由于我工作忙,裝修都是爸媽在家負責,裝修過程基本無圖片保留,只有少許幾張貼磁磚時照片。
到7月份裝修基本完成,家里計劃中秋前喬遷新居。
造價:毛坯花費20萬,主體是包工不包料,泥工130每平方,木工60每平方、大門1.8米寬,8000元,其他門一起20000元左右,窗戶一起也是20000元左右,室內硬裝做完,不帶家具家電總的造價在30萬左右。
由于一直忙于工作,房子裝修好卻還沒來得及回去看一眼,沒能完整的給大家呈現裝修好后的效果。待喬遷前后,我再來跟大家分享室內的模樣!
“拆三房”,住新房,農村發展越來越快,在農村人的衣、食、住、行可以很直觀的體現出來,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現在農村人的精神生活也是豐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