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7月1日—建黨節(jié)
共產黨已經成立了多少年了?你知道嗎?
答案是:95周年!
額,答對的朋友們請往下看
接下來要說的你不知道~
1
“7月1日”為什么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
把7月1日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是毛澤東于1938年5月提出來的。當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zhàn)》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這是中央領導同志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當時在延安的曾經參加過一大的黨的創(chuàng)始人只有毛澤東、董必武兩人。他們回憶一大是7月份召開的,但記不清楚確切的開會日期。因為缺乏檔案材料,一時無法查證,所以就把7月1日確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2
“中國共產黨”名稱的由來,你知道嗎?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發(fā)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個早期組織。1920年9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發(fā)表的《對于時局之我見》一文中,曾稱“吾黨”為“社會黨”,后來才改稱為“共產黨”。
早提出“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儉學的他,在給毛澤東寫的兩封信中,詳細地研討了共產黨問題,提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fā)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zhàn)部。”他在對西歐各國共產黨特別是俄國共產黨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建黨步驟,其中包括“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在此前后,陳獨秀在上海,李大釗、張申府在北京也通過信函討論了黨的名稱問題,決定采用“共產黨”作為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名稱。
3
黨的組織系統(tǒng),你知道嗎?
中國共產黨有一套非常嚴密的組織系統(tǒng)。從黨的組織來看,可以分為三大塊: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三大塊。
黨的中央組織:
就是大家熟悉的5年一次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這是黨內權力機關,由它選舉出黨的中央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委員會選舉中央常務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黨的地方組織:
就是各省市自治區(qū)的黨員代表大會,由他們選舉同級黨委會和紀委。跟中央的程序一樣,黨委會選舉地方常委會、書記、副書記等等,報黨中央批準。
黨的基層組織:
就是大家在企業(yè)、機關、學校等地方隨處可見的黨支部、黨總支。按照黨章規(guī)定,只要有正式黨員3人以上,就有必要建立黨的基層組織。黨支部、黨總支的領導層,也是要經過選舉后報上級黨組織批準的。
4
中共5個時期的入黨誓詞,你知道幾個?
紅軍時期:
嚴守秘密,服從紀律,犧牲個人,階級斗爭,努力革命,永不叛黨。
抗日戰(zhàn)爭時期: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堅持執(zhí)行黨的紀律,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到底。
解放戰(zhàn)爭時期: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作如下宣誓:一、終身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二、黨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黨的紀律。四、不怕困難,永遠為黨工作。五、要做群眾的模范。六、要保守黨的秘密。七、對黨有信心。八、百折不撓永不叛黨。
新中國成立初期: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承認黨綱黨章,執(zhí)行黨的決議,遵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隨時準備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全人類徹底解放奮斗終身。
十二大以后: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zhí)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九十五年章回,花開花落,幾度寒暑;九十五年光陰,春去春回,歲月荏苒;九十五年風雨,您用智慧譜寫了偉大祖國的輝煌。敬愛的中國共產黨,生日快樂!
九十五年浩然長卷,黨在各歷史時期提出了諸多發(fā)人深省的口號。這些口號飽含力量、凝聚使命、啟迪智慧、指引航程。青年朋友們,這個七一,讓我們一起重溫黨史口號,追溯歷史足跡,汲取精神力量,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
1、“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后,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分子開始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先后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等文章,熱烈贊揚十月革命,指出俄國十月革命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是世界歷史的潮流,并滿懷信心的預言:“
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打倒軍閥,打倒列強”
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任務和目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次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在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中,反映了全國人民共同強烈愿望的“打倒軍閥,打倒列強”成為、能動員廣大群眾行動起來的政治口號。
3、“打土豪,分田地”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wèi)先后叛變革命,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失敗。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從此,中國革命進入到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階段。“打土豪,分田地”是黨在這一時期的代表性宣傳口號之一。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由于大革命失敗對革命力量的削弱,以及四周白色政權對小塊紅色政權的包圍,黨和紅軍內部不少人對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觀情緒。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寫信答復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估量的悲觀思想,指出“這里用得著中國的一句老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國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終取得徹底勝利的代表性表述。
5、“紅軍不怕遠征難”
1936年10月,跨越十幾個省、總行程達數萬里的長征勝利結束。毛澤東同志在《七律·長征》的詩作中,以“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深情吟誦,歌頌了工農紅軍長征這一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空前壯舉。
6、“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1937年,日本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zhàn)中,“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成為鮮明、響亮、流傳廣的口號之一,鼓舞著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7、“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出自1944年毛澤東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的講話。他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
8、“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1946年8月6日,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點。成為中國人民在思想上、戰(zhàn)略上藐視一切貌似強大的敵人的有力口號,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中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
9、“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毛澤東在開幕詞《兩個中國之命運》中著重指出:“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不僅成為中國共產黨人自我修養(yǎng)的重要準則,也逐漸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行開來,成為人們加強自我修養(yǎng)的格言。
10、“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1949年1月,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tǒng)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毀。4月1日,國共兩黨代表在北京開始談判,至15日,雙方簽訂了《國內和平協定(修定案)》。然而國民黨于期限20日,拒絕在協定上簽字。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fā)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高呼著“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冒著槍林彈雨,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瓦解。至1949年9月,全國大陸大部分地區(qū)獲得解放。
11、“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1949年9月21日,承擔籌建新中國使命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毛澤東發(fā)表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開幕詞,充滿自信地說:“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豪邁宣言,表達了歷經百年奮斗終于取得勝利的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12、“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1950年6月27日,美國出兵侵略朝鮮,并派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面對美軍對中國東北近鄰的入侵和對我國安全的威脅,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鮮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為了動員全國軍民支援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共中央將保衛(wèi)安全與保衛(wèi)每個公民自己的家園緊密地結合起來,凝聚成“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響亮口號,極大地激發(fā)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13、“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是沈陽軍區(qū)某部運輸連班長,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以“甘當螺絲釘”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962年8月15日,雷鋒不幸因公殉職,年僅22歲。雷鋒犧牲后,黨和給予他崇高的榮譽。毛澤東于1963年3月5日發(fā)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黨和主要領導人分別為雷鋒題詞。由此,全國各條戰(zhàn)線、各個行業(yè)掀起了持久的學習雷鋒的熱潮,雷鋒成為一個時代的楷模。
14、“實現四個現代化”
1954年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次提出了關于“四個現代化”的構想。1964年12月,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周恩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這個偉大目標表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yè)、現代工業(yè)、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15、“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1977年5月24日,鄧小平與中央兩位同志談話時指出:“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也是勞動者”。在鄧小平的推動下,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制度正式恢復,科技、文藝領域相繼撥亂反正,知識分子在社會上的地位日益上升,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16、“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1978年3月,開啟中國“科學的春天”的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鄧小平在會上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指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在“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思想指導下,全國上下興起了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的熱潮。
17、“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1978年5月,《光明日報》刊登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文章重申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社會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的標準。文章很快在全國引發(fā)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在鄧小平等一批老一輩革命家的支持下,這場討論迅速沖破層層阻力,匯成一股解放思想的潮流,為實現黨和的歷史性轉折奠定了思想基礎。
18、“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在鄧小平的領導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支持下,會議作出了把黨和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大包干紅手印”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拉開了對內改革的大幕;1979年起分批設置的一系列經濟特區(qū)和經濟開放區(qū),推動形成了我國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格局。
19、“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1980年,鄧小平為《中國少年報》和《輔導員》雜志社題詞:“希望全國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人民日報》1982年5月4日發(fā)表的社論《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中把這一題詞延伸為“培養(yǎng)青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強健體魄的新一代。”1982年7月,鄧小平明確提出“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們的各族人民都成為有理想、講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人民。”根據這個思想,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20、“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2年9月1日,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是我們黨次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命題。
21、“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初,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鮮明地提出“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的論斷,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中的一條重要指導原則。
22、“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2月,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指出:“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取決于我們黨,取決于黨的思想、作風、組織、紀律狀況和戰(zhàn)斗力、領導水平。只要我們黨成為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黨就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永遠得到全國各民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并帶領人民不斷前進。”5月,他在江蘇、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時又對這一論斷做了進一步強調。它對新時期黨的建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23、“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
2003年8月28日,胡錦濤同志在江西考察工作時次提出科學發(fā)展觀這個概念。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2007年黨的十七大上,科學發(fā)展觀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寫入黨章。2004年9月19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任務。2006年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決定,明確提出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闡述:“科學發(fā)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tǒng)一的”,“要通過發(fā)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fā)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2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2002年黨的十六大上,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zhàn)略任務,要求“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25、“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他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偉大夢想”。他稱,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