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連續3個月增長 疫情后的陶瓷之都佛山這樣自救
2020-08-21 17:55 來源: 界面 作者:未知 閱讀()
陳茹在佛山石灣從事了十多年瓷磚行業,但從未像今年上半年這樣難熬。
她的客源一半來自國內,一半是中東等外國客戶。在今年一季度,受到疫情的沖擊,陳茹的瓷磚廠先后經歷了物流限制、延期交貨和訂單被取消,幾乎接不到海外訂單;來到二季度工廠基本復產,但疫情陰霾還未消散,她的海外訂單量僅恢復了原先的10%。
在佛山,以出口為主的陶瓷衛浴企業都受到了較大沖擊。有些小企業甚至變賣資產、面臨倒閉。
據佛山官方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當地陶瓷總產量為133.58億元,同比下降22%,其中,瓷質磚產量下降20.6%,陶質磚產量下降45.5%,衛生陶瓷產量下滑46%。
雖然在佛山中國陶瓷城等周邊批發市場,依然是生意“蕭條”、人流稀少的局面。但是,從數據上來看,廣東陶瓷出口整體恢復情況正在逐步改善。
來自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全省衛生陶瓷出口值下降25.9%,3月、4月和5月出口值由負轉正,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2.5%、5.7%和30.8%。數據還顯示,3-5月產地為潮州、廣州、佛山的衛生陶瓷出口值為12.5億元、7.2億元和5.5億元,分別增長85.3%、64.5%和42.2%。
中國陶瓷產品可細分為建筑陶瓷、衛浴陶瓷、日用陶瓷、藝術陶瓷等。作為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產業集聚區,佛山一直有著“陶瓷之都”的美譽。
不同于廣東潮汕側重于日用陶瓷、陶瓷茶具,佛山陶瓷行業主要圍繞著建筑瓷磚、衛浴陶瓷,近年來涌現了東鵬、新中源、蒙娜麗莎、鷹牌等品牌。公開數據顯示,在廣東的六大陶瓷產區,佛山位居第一,現有陶瓷企業350多家,生產線達1200多條,2018年的總產值達到830億元。
面對出口停擺,佛山開始尋求自救的辦法。
陳茹對界面新聞表示,規模不同的生產企業的消化風險的能力不同,不過在今年一季度時,大家訴求普遍類似,就是盡可能清理積壓庫存。
年初囤積下來的貨,除了在找尋線下熟悉的客戶渠道出掉,借助線上成為了去庫存的重要途徑。陳茹觀察到,佛山部分廠家借助了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出貨,部分企業還嘗試在快手上直播,參加陶瓷線上展會以及參加網上廣交會等。
何東健曾在佛山新中源陶瓷工作,現從事陶瓷供應業務,在他看來,雖然各家都在積極嘗試這些去庫存的方法,但效果并不如人意。
比如,一般歐美外國客戶喜歡的啞光面、木紋面的瓷磚設計,規格也都符合他們的審美標準,這些外單在國內出掉并不易;和潮汕廠家在線上展示日用陶瓷賣貨不同,線上直播賣瓷磚的效率其實并不高。
羅曼締克瓷磚董事長劉勝紅今年4月接受媒體采訪時也類似的看法,“線上的專賣店看不到實物,消費者不會下訂單的,線上準客戶引流到實體店,這么多年誰做線上能成功呢?基本上半途而廢。”
努力清庫存的同時,部分企業開始通過線上挖掘新客戶。不過,國外客戶難以親自到國內考察,國內外陶瓷的各種展會或延期或取消,導致尋找新客戶的難度不小。何東健表示,目前新增的幾個客戶都是在疫情前在微信做過基礎的溝通,對廠家的生產能力、工藝特色和價格等有過一定了解。
嚴重依賴出口陶瓷廠家、貿易公司,眼見國內疫情好轉,開始轉向內銷。
何東健表示,轉向挖局國內市場,倒逼著原本外向型陶瓷生產廠家做出改變,包括對生產線進行部分調整,生產符合國內審美產品;推出利潤更高的差異化高端、高附加值產品,以迎合國內新中產、新生代客戶群體;進行技術升級,增加大板和巖板生產線、引入微波供熱、研發反置式拋光機和引入全自動化生產設備等。
同時,一些品牌加快了尋找國內代理商、經銷商的步伐。卡布奇諾一位銷售人員對界面新聞表示,卡布奇諾過去以出口為主,近年來轉向國內市場,除了在一二線城市空白區域招募代理外,也會逐步下沉到低線城市去招募。
為了更好的幫助出口轉內銷,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保障性措施和優惠扶持政策。
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提到在疫情期間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即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促進外貿基本穩定。具體包括,支持出口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多渠道支持轉內銷以及加強信貸保險和資金支持。
除了內銷之外,國家減稅降費政策也有利于陶瓷企業提升出口產品競爭力。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分析工作處負責人表示,瓷質衛生器具出口退稅政策在3月20日實施以來,國家批準瓷質衛生器具等1084項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3%,企業可享受比原來高3個百分點的退稅率。
在何東健看來,出口退稅政策為陶瓷廠家降低了經營成本,這部分節省下來的成本可被企業用于技術革新的投入上,包括引入全自動化的新生產線以提升效率。
根據佛山《陶城報》不完全統計,蒙娜麗莎、歐神諾、東鵬、唯美等多家陶瓷企業獲得了共計6268萬元的退稅減稅降費優惠。今年一季度,蒙娜麗莎歐神諾等80多家企業獲得了2500萬元用氣、用電等補助,安華、貝斯特等陶瓷企業獲得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等稅務優惠。
種種辦法之下,不同規模企業恢復情況各有差異。
疫情帶來的影響,總體而言對頭部品牌打擊不大,一方面是和資金實力有關,一方面和近年來將市場策略轉回國內市場有關。而依賴出口中低端產品的微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至今面臨資金鏈流轉困難、倒閉的壓力。
蒙娜麗莎董事長張旗康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中國過去出口的大多為中低端產品,對于頭部品牌的影響沒有那么大。從2014年到2017年,蒙娜麗莎每一年超過100億平方米產能,只有10億平方米銷往國外市場。隨著2018年、2019年逐年下降,僅約有5億平方米出口國外,受到影響有限。
這種差異從本質上來說,是和中國出口陶瓷自身的劣勢直接關系。陳茹表示,陶瓷行業長期存在技術門檻偏低、同質化、市場規模不高的情況。
也正是進入門檻低,在1998年前后,隨著海外陶瓷需求龐大,涌現了一批陶瓷中小企業,也吸引了大量進出口貿易公司加入進來。隨后十年里,在陳茹看來,幾乎是陶瓷行業所經歷的最好的時光,她的公司不僅斬獲出口訂單容易,而且每年的銷量都會翻一番。
然而,陶瓷行業在經歷2010年至2015年一路狂奔后,出口利潤開始逐步下滑,毛利率維持在10~15%;2015年以后,毛利率跌破了10%,如今毛利率約在3~10%。不僅如此,出口額也在下滑,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陶瓷產品出口量為2122萬噸,同比下降6.1%。
發展至今,不僅佛山,整個中國陶瓷行業的產能過剩已成為同行公認的事實,除了數十個頭部品牌擁有較高溢價外,大部分企業陷入了價格戰。
不僅如此,界面新聞在佛山陶瓷城走訪過程中,不少商家都表示,這兩年以來的不利外部環境,使得佛山陶瓷企業在遭遇疫情時變得不堪一擊。
從國際環境來說,陶瓷反傾銷調查和貿易戰等使得他們原有的價格優勢抵消;國內的不利因素也在疊加,比如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使得工廠需要不斷加大環保投入,“煤改氣”(將燒煤炭改為燒天然氣)的逐步推進,讓更多燃料成本不得不攤在了瓷磚成本里;此外,還受到國內房地產市場低迷和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
行業洗牌早已開始。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秘書長宮衛2019年曾表示,2018年成為行業的洗牌元年,這一年,近10%的規模以上建陶企業退出市場;來到2019年1-5月間,全國規模以上建陶企業就減少了104家。
作為傳統制造業的佛山陶瓷產業,未來之路該如何走,恐怕是疫情之后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在陳茹看來,陶瓷出口仍然會是以貼牌等低附加值的貿易形勢為主,距離脫離中低端產品的印象,實現品牌輸出和享受高溢價,還有比較長的道路要走。
她觀察,一些陶企是希望到東南亞希望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可無奈的是,當地人工辦事效率、政府效率較低,一些軟件收費高企,再加上管理成本等,導致成本比國內還貴,有些企業就會放棄最初的想法。
目前,大部分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東、非洲等地設廠的做的都是短平快的低檔貨,隨著第三世界國家也在發展自己的陶瓷產業,慢慢地對中國瓷磚的依賴程度會降低,再加上這些國家的價格越來越低,陳茹預計,接下來5年內國內陶瓷需求還要萎縮三分之一,陶瓷出口會繼續下滑,進口持續上升。
疫情加速了陶瓷行業的洗牌和提升,低檔磚的工廠部分被淘汰,也有通過兼并方式等存活下來。何東健坦言,存在向寡頭企業集中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陶企還是需要提升技術和品牌壁壘,才不至于在下一次風險來臨時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