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底,家裝行業突然迎來一位知名度極高的跨界玩家——無印良品。
無印良品動作很快。12月初透露入局家裝的消息;12月中旬官網掛上即將推出家裝業務的公告;12月21日,MUJI
INFILL無印良品家裝正式推出;12月27日,無印良品青島銀座商城旗艦店正式開業。
無印良品一套迅猛的組合拳著實凌厲無比,但仔細分析下來,無印良品這位中裝行業的“新人”或許沒有想象中那么厲害。
水土不服,產能不足
MUJI INFILL是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推出的家裝服務,但屬實算不上新產物。2000年,無印良品就已經在日本推出了MUJI
HOUSE計劃。而MUJI HOUSE服務比MUJI INFILL服務要更牛一點,除了為消費者提供家裝服務以外,還能直接蓋房子,甚至于還可以接單賣房子。
無印良品是有家裝基因的,即便如此,MUJI INFILL在中國的發展恐怕仍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順利。
首先是文化上的水土不服。無印良品倡導及締造的日式極簡生活頗具禪意,受到部分中產階級青睞,但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受日式文化影響較小,對此并不感冒。相比日式風格,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中國消費者可能更喜歡中式風格一些。
再者,對中國大多數消費者而言,3599元/㎡的價格有些超出預算。盡管該套裝在門店開業前已預訂一空,但實際上銷量并不高。與MUJI
INFILL合作的少海匯創始合伙人劉斥介紹,目前青島店每月的產能只有十幾單。
此外,劉斥還稱家裝設計為無印良品顧問原研哉花費了三年時間打造,他的設計不能被修改,顏色方面選用白色、原木色及胡桃色。這意味著,很多家具將無法定制,與當前的定制家居潮流相背。同時原研哉對材質的要求非常嚴格,地板要用北海道的材質,這樣的標準要求也對無印良品家裝的產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意味著MUJI
INFILL的家裝套餐暫時無法實現規模化生產。
,無印良品的終端多停留在商場或者SHOPPING MALL中,施展空間有限,實景呈現這一點上對比很多擁有樣板展時間的家裝企業略遜一籌。
短期內,MUJI INFILL很難搶占到可觀的家裝市場份額。既然如此,無印良品又為何要做家裝服務呢?
利潤下滑,亟需增長
2019年4月,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劃公布財報:截止到2019年2月28日的2019財年,中國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1.6%至
750.9億日元(約合48億元人民幣),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2.1%。
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2.1%是更多人關注的點。而且,2013-2018年間,良品計劃的市值增長了近兩倍,但過去一年間,該公司的股價下挫了近40%。這樣的市場表現讓很多投資者大呼難過。因此,無印良品一直在不斷的探索新業務和經營模式的可能,以拉動公司營收增長。
受益于在國內市場的多年深耕,目前無印良品已擁有數量不小的粉絲群體。據了解,2015年上海淮海中路無印良品旗艦店開業時,曾成為零售業一大熱點,當天銷售額超215萬元,顧客需要排隊。據當時媒體報道,當日共有數千名顧客進店消費。
因此,無印良品切入家裝市場擁有得天獨厚的粉絲基礎。此外,無印良品銷售家具、家居用品已有多年歷史,而且長期提供家具搭配咨詢服務,在粉絲心目中,還打好了家居家裝的印象基礎。
但是,盡管無印良品有如此優勢,MUJI
INFILL的前景依舊不被看好。原因在前文已經提到,文化上的水土不服、3599元/㎡的套裝價格、每月十幾單的產能,是無印良品亟需破除的桎梏。
入鄉隨俗,多元發展
無印良品并不盲目。家裝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是正確的道路。
MUJI INFILL中,無印良品負責引流和設計。海爾全屋家居提供全屋定制,有住提供裝修服務,為顧客提供的住家需求解決方案。
對無印良品來說,這也是比較“輕”的服務方式。裝修結束后,消費者還可以在無印良品購買家紡、家居飾品等產品。家裝設計服務和零售可以互相引流,以此提高無印良品的客單價和服務半徑。
但僅僅如此的話還遠遠不夠,當前方案僅能滿足無印良品的部分粉絲需求。MUJI INFILL想發展壯大,融入中國市場或許是解。
日本發生過一起本土公司打敗國際化巨頭的典型案例。宜家1974年進入日本市場,由于產品不符合日本市場需求,在與日本本土品牌宜得利(NITORI)的競爭中漸處劣勢,1986年,宜家退出日本市場,直到2006年,宜家才重新進軍日本市場。
宜家在日本失敗的核心原因在于,日本家居行業有很強的本土屬性。
從銷售渠道來看,日本大多數家具店是小型店面,而宜家在歐美地區會開設幾萬平米的大店,大店面延長了顧客的消費時間。
宜家以大賣場為主的銷售渠道形態歷史悠久,不太可能因為某一個海外市場就徹底改造這種銷售形態,于是給競爭對手留下突破口。
此外,從供應鏈管理、生產效率來看,日本家具公司的生產成本遠遠低于海外公司。
從產品風格來看,宜家和宜得利雖然同屬于簡約風格,但北歐簡約風格大多是深藍色、深灰色,日本以木色為主。
基于多種原因,宜家選擇在1986年退出日本市場。
現在,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了無印良品身上,只不過位置發生了調換。身具極強日本基因的無印良品想在中國快速發展家裝業務,或許也會遇見類似當年宜家的困擾。
無印良品未來將如何應對,還不得而知。只是在中國數萬家家裝企業的環繞下,對無印良品來說,“入鄉隨俗”融入中國環境,采取擴張品類、提升產能和多元化設計等策略,或許能迅速打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