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8年臺黑白電視機“北京牌”問世,1982年上海電視機廠完成條彩電生產線的引進,1985年到1993年黑白電視向彩色電視遷移,以及90年代中后期彩電價格戰讓25英寸以上的大彩電走進千家萬戶……,曾經如此激動人心的電視,似乎已是一個古老的故事。
即使這中間發生了從CRT(陰極射線顯像管)到LCD(液晶顯示)的重大技術變革,電視依然是電視,電視行業的基本格局也沒有改變。
直到移動互聯網來臨。隨身攜帶、隨時使用的手機和平板,讓電視的使用頻次和開機率遭遇了重大挑戰,看視頻很快超過了看電視。同時,和手機、車載移動等相比,電視自身的創新相對緩慢。由此導致的結果,是中國彩電的年度零售量開始下降。
不過這一切,從2019年下半年起可能逆轉。
一場關于電視的新革命正在展開,它由兩股新力量推動,它們都來自深圳,一家是創維,一家是華為。
7月9日,創維在北京舉行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普及風暴發布會,將55英寸OLED電視的價格從1萬多元直降到7999元,與市場上LCD電視的產品價格相當。這一平民化姿態,讓OLED電視實現與LCD電視的價格接軌,也預示著OLED替代LCD的時代正式開啟。
顯示技術的突破,正在讓電視重新性感起來。傳統的LED顯示,需要借助后置的背光系統,而OLED采取自發光技術,面板上沒有背光,所以具有超廣視角、完美黑色、鮮明色彩、超薄設計、健康護眼等明顯優勢。
今年初,我參加一年一度的拉斯維加斯消費者電子展,在LG的新聞發布會上看到一個很酷的產品,就是OLED卷軸式柔性電視,不看時屏幕可以卷起來,消失在底座里。未來,電視就是智能顯示器,可以掛,可以藏,自由收放,比如停車時前風擋就可以作為顯示屏。
我在當時寫的文章中說,“顯示水平提高到超清,加上超薄、可折疊、可卷曲的柔性面板,一個顯示器的新時代正在到來”。不過那時我并不知道,在中國,這個新時代重要的代表是創維。創維把OLED作為下一代技術做了超前布局,正以OLED自發光電視為突破口,帶動行業大變革。
7月15日,華為榮耀品牌總裁趙明宣布了“智慧屏”產品概念。9月19日,產品正式亮相。趙明說,榮耀不會做傳統電視,不會把紅海殺成血海。智慧屏將與手機一起,成為年輕人智慧生活的雙中心,智慧屏可以把家庭周邊的所有設備連接在一起,成為新的家庭中心。
表面看,創維是從硬件切入,讓電視的“視效”全新升級;華為是從軟件切入,讓電視的“功效”向外延展。但本質是一樣的,他們都要革新電視在用戶心目中的形象,讓電視成為家庭的智能中樞和娛樂中心,歸來。
華為發布“智慧屏”計劃后,創維高管迅速回應:華為加入電視行業,與低價攪局者、破壞者不同;華為的加入勢必正向激活行業,讓競爭往品牌、技術良性競爭的方向發展。創維張開雙臂歡迎優質鯰魚華為的加入。
其實創維和華為的合作已有數年。5年多前,榮耀次進入電視的嘗試,就是和創維旗下的互聯網電視品牌酷開合作的,當時他們聯合發布了智能電視新品“酷開榮耀A55智慧屏幕”,這是華為進入智能家居領域的個產品,用的概念就是“智慧屏幕”。4年多前,創維推出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OLED電視,在處理器部分則采用了華為海思芯片。華為海思也是創維酷開智能操作系統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惺惺相惜,緣起非一日。
華為創立于1987年底,創維創立于1988年,是同時代的企業。
我寫過不少華為的文章。其實當年我對創維了解更多,但在秦朔朋友圈還從未寫過。
創維的創始人黃宏生出生于1956年,他和華南理工大學的同學TCL的李東生、康佳的陳偉榮,曾被并稱為中國彩電業的“華工三杰”。
黃宏生是一個特別不怕苦的人。考上大學前,他曾在海南黎母山林場當過幾年知青,每天翻山越嶺,在原始森林里尋找采伐手伐好的原木,用撬木棍將其一個個滾至山下,集中由吊裝車運走。山里地形坎坷,霧氣沉沉,泥濘難行,有一次吊運木材的索道機發生故障,不聽操作手使喚,黃宏生帶頭排險,索道突然繃斷,粗大的鋼絲鎖纜橫掃過來,他瞬間飛了出去,昏迷不醒,送醫搶救后被診斷為輕度腦震蕩。
在這樣的鍛煉下,黃宏生打造了超強的意志和吃苦精神,他喜歡的名言是“寧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一個人的覺醒高度,剛好等于他受苦的深度”,等等。這種氣質也構成了創維的文化要素之一。在中國知名彩電企業中,創維是一家純粹的民營企業,一家特別能戰斗、有執行力的企業,其成功殊為不易。
1988年,時任華南電子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的副廳級干部黃宏生放棄了國企的安逸日子,白手起家,從早做貿易到生產遙控器、解碼器,再投身于彩電制造。他和李東生、陳偉榮、長虹倪潤鋒、海信周厚健等人一起,抓住彩電進入家庭的消費升級機遇,在與外資品牌的較量中,終贏得了市場份額的優勢。這場彩電大戰,至今仍在我的記憶里。
去年創維成立30周年,邀請去調研。我沒去,一是忙,二是覺得,生產電視機的傳統企業很難有多少創新空間。
沒想到一年后,創維就掀起了震動全行業的OLED風暴,全力推動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普及,華為則發布了“智慧屏”,致力于“電視向下一代的演進和發展”。他們都看到了“下一代”,看到了電視的新未來。
在5G商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結合(AIOT)的背景下,電視無論從顯示、操控還是計算能力、交互體驗、承載能力上,都存在巨大的創新突破機會,可以重新做一次。智慧互聯、軟硬件一體化、優質內容、深度互動,創維和華為正在重新定義電視,讓電視成為智能和性感的代名詞。
華為的聲量大,人們很熟悉。其實創維的變革與創新,對中國制造企業有著更多借鑒意義。
不久前,我到深圳創維總部和工廠實地調研,尤其是和創維電視董事長、出生于1980年的王志國的交流,使我對這場電視新革命有了更深認識。
2010年后,曾經的彩電業風云人物黃宏生將主要精力放在新創業項目——南京金龍新能源商用車上。對于創維的發展,他大膽啟用新一代職業經理人,王志國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王志國是江蘇揚州人,1998-2002年就讀于東南大學動力工程系,此后到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就讀,畢業后先后在德國的沃達豐、英特爾、哈曼貝克電子公司做軟件開發,2009年回國加入創維,組建創維集團軟件研究院,2013年研發出了智能化電視操作系統、云平臺以及APP,即后來的酷開系統。他擔任了酷開網絡科技公司CEO,既做智能操作系統,也生產互聯網電視。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維的競爭對手主要有三類:一是海信、TCL這樣的老牌大廠,二是樂視、小米這樣的互聯網新勢力,三是阿里巴巴這樣的超級平臺。2015年,阿里為推廣操作系統(阿里OS),曾向各大彩電企業拋出橄欖枝,只要電視機預裝阿里OS,每臺補貼100元。創維測算過,如果接受此條件,估計三年左右可以獲得15億元補貼,這相當于是純利潤。
但王志國當時提出,關鍵在于“我們要還是要明天”,“昨天的電視機就是電視機,明天的電視機是互聯網的一部分,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如果要明天,就要堅持獨立做操作系統,因為用戶是通過操作系統和你連接的。操作系統不在自己手里,就無法掌握用戶的一切,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看電視和用電視的。如果那樣,創維就是為別人的操作系統打工的輸出端口,是幫他們‘圓夢’。”
創維堅持自主研發。酷開也成為國內彩電業個自研的智能操作系統。
短短幾年間,王志國領導的酷開網絡已是一家估值超過百億元的獨角獸,百度、騰訊都是其股東,松下、飛利浦等十幾個品牌與其合作,現在每天有超過4000萬臺電視機在運行酷開系統,是這個賽道的。通過和百度合作,運行酷開系統的電視機,可以不用遙控器,完全用語音發號施令。酷開既是電視操作系統,也是互聯網服務(如影視、購物、游戲、教育、音樂)操作系統,還是和全屋家電連接在一起的智能家居操作系統。
酷開的成功,讓創維成為傳統彩電企業中互聯網氣質的一家,又是互聯網電視中電視技術底蘊的一家。(注:創維互聯網電視使用酷開品牌)
2018年7月,王志國出任創維電視董事長、法人代表,同時他仍是酷開網絡董事長。他也是中國電視廠商中的80后領導人。
王志國說,雖然他是80后,但他一直把傳統看作財富,而不是包袱。
“創維有完整的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有3萬個零售網點組成的經銷體系,有兩三千人的研發隊伍,有7000多名為零售網點提供服務的導購顧問,以及7000多名生產線上的工人。為什么說這些都是財富?因為產品設計出來后,不是一步到位就能完全成熟的,中間有大量改進、優化、提升,里面有很多know-how,需要慢慢積累。如果簡單地交給別人代工,能生產出OK的產品,因為生產相對標準化了;但很難生產出excellent()的精品,不自己生產,很多know-how是領悟不到的。”
與此同時,王志國認為,傳統只是基礎,企業面對未來必須創新。
在王志國看來,當年市場主要的變化是,新消費人群對傳統的“制造驅動”有一種“無感化”傾向,他們更在乎電視爽不爽、酷不酷。如果不能擁抱這一“用戶驅動”、體驗為王的新形勢,制造力再強,也無法贏得市場。
80后的王志國對創維電視的意義,在于讓創維從制造力之維升級到創造力之維,重新抓住用戶的心。王志國對電視的理解是這樣的——
“電視已經從早期的功能時代過渡到體驗時代,現在是服務時代,創維OLED可以免費讓你體驗,不爽退回來,爽就留下來。”
“我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賣電視的,我是賣屏幕的,我用屏幕解決一切,用屏幕去升級未來的家居場景。現在有的家庭做一個窗戶就要花十幾二十萬元,如果加一個OLED屏幕,只需要幾千元,窗戶就變成科技之窗了。”
“傳統電視的問題是營銷、生產、研發之間沒有形成閉環,沒有從用戶場景出發。在用戶場景里,電視并不是一直開著的,而且越來越依靠聲音遙控而不是遙控器。有人在家里不愿開電視,是因為找不到遙控器。所以我們在研發中不允許帶遙控器,要忘記遙控器,完全從用戶出發,保證他隨時隨地可以用聲音來操控。通過努力,現在消費者對我們全時AI使用的日活躍度已經從原來的5%上升到65%,真正習慣并依賴了聲控的功能,比手機按鍵還方便。”
王志國告訴我,他家的電視現在用的多的功能,是小孩天天到電視上查英文單詞。有天早上,小孩問他魚腥草怎么說,他隨口說‘小維小維,魚腥草怎么說’,它馬上就報出來了。“語音使用目前已經可以滿足家里90%的問題的請求,這時我發現,電視就是一個更便捷的信息查詢終端。”王志國說。
這是80后公司領導人天然的觀念。電視的維度改變了,創新的維度建立了。
創維為什么要推動OLED普及風暴?這就要談到“用戶驅動”外的另一個驅動力,即“技術驅動”。創維要用新技術確立新賽道。
王志國說,電視電視,終究離不開以“視”為本。
為什么很多人看大片要到電視上,而不是在手機、Pad上看?因為體驗完全不一樣。電視那種獨特的沉浸式視聽享受,是不可替代的。“就像喬布斯的iPhone不是更的諾基亞,汽車不是更快的馬車,新能源車不是更節能的燃油車,OLED自發光電視的效果,也是之前的LCD電視再改進也無法達到的。或者說,LCD的終點,正是OLED的起點。”
但OLED屏本身并不是創維所產,而是LGD(LG顯示器公司)的利器。它在廣州的8.5代OLED工廠已于8月投入運營,主要生產超高清55-77英寸電視用OLED面板。
既然如此,創維為什么要為OLED搖旗吶喊?
一是創維在OLED方面做得早,有經驗;
二是創維在LGD廣州工廠擁有一定股份,能保證貨源。
但更重要的,還有兩個方面。
首先,創維和LGD達成了協議,成為中國有資質及能力自制OLED模組(OBM)的企業。就是說,LGD向創維提供OLED母版,創維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自制OLED模組(注:模組即屏加上各種組件)。這不僅意味著生產的靈活性,更意味著可以降低成本;
其次,從2014年創維生產出臺OLED電視后,已在OLED方面擁有了100多項專利技術,比如11大防殘影技術、全面屏貼合技術、粘貼技術、散熱技術,2020年下半年還將投產OLED電視的全自動無人生產線,在OLED方面的競爭優勢非常明顯。
也就是說,OLED屏很重要,把這塊屏用好,讓它更具經濟性,更聰明,這里面有很多知識和技術的集成,這更為重要。
由于屏之外的畫質芯片的作用,它能影響圖像的清晰度、降噪、色彩增強、背景平滑度、對比度提升、運動補償等等功能。從前年開始,創維投入數百人,采用深度學習方式,對8800張圖片和10T視頻內容進行特征采樣,嘗試各種類型的建模,優化建模參數,提取了2160類別結構和細節特征,終使芯片能夠自動根據畫面內容調整算法參數,達到清晰細膩、無白邊噪點的完美效果。
人工智能是中國的比較優勢。因為中國的數據多,研發工程師資源充沛。就像華為手機在拍照方面通過人工智能干預,能產生很好效果,創維的“變色龍畫質芯片”也有類似作用,超越了國際品牌。
曾幾何時,中國彩電業因為創新動力不足,處在產能過剩、價格向下的境地。
在創維看來,彩電要發展,要靠新賽道、新物種,重現激活消費者的認知和愿望。OLED是高端市場的方向,但高端不代表高門檻,新賽道要有一個培育期,作為這個市場的,必須把門檻降下來,拓寬賽道。
這就是OLED普及風暴的大背景。但把價格從1萬多元降到7999,虧本怎么辦?
王志國說:“LGD有一定補貼,我們希望整個市場在未來能夠放量,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我們也和全體經銷渠道商量,在這部分產品上他們也拿出擔當和責任,把經銷利潤讓出來一部分;我們自己的團隊,從上到下沒有任何提成。總之,為了未來,為了整個產業不要走向低端化,我們愿意犧牲一部分眼前利益。”
和王志國的交流,讓我看到了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和新國貨的前景,也看到了新一代制造業領導人的抱負、視野和技術創新能力。
從手機的華為到彩電的創維,一條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之路已經展開——和國際技術接軌,根據本土化用戶場景進行應用創新,在硬件、軟件和服務上同步創新,再結合中國制造在配套和勞動力素質等方面的優勢,以全新姿態和品牌形象走近消費者。
創維的變革啟示我們,中國制造的品質化、智能化、高端化,不僅可以設想,而且是能夠實現的。中國制造的潛力就在那里,關鍵是能不能洞察新需求、新趨勢,用新眼光、新模式去激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