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一環,整個大家居行業的市場總量已超過2萬億,其中,起步較晚的定制家居行業近年來的年化增速高達17%,已成為大家居產業中的“黑馬”。
據預測,2019年,我國定制家具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800億元,到2020年,定制家具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400億元。
然而,進入2019年,定制家居行業傳來了不少“過冬”的言論:成本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少,生意越來越難做。而缺乏開放式的供應鏈服務平臺是生意難做的根本原因。
“生意不好做”的定制家居行業,痛在何處?
關注一個產業時,關注它的上中下游非常關鍵。一般來說,上游代表著源頭、材料、原料、供應鏈;中游意味著制造、生產、工廠和建設;下游則是門店、渠道、營銷。家居行業之痛,也恰恰集中在上中下游這三個板塊。
1、上游:供應鏈的不透明與單一
在整個家居行業中,定制家居行業的上游原材料品類相對較少,90%以上的上游品類由板材、木材、五金、型材等組成。不過,由于定制家具的生產和流通環節相對較多,也造成了層層加價、信息不透明的現狀。
以衣柜為例,產品在到達消費者家中之前,要經歷“板材生產商-壓貼廠-家具廠-1至N級經銷代理商”的多重環節。縱觀市面上的主流品牌,往往缺乏產品原材料信息的完整信息。
不透明,就意味著“貨真價實”四個字難以實現。上游的供給側不做出變革,處在弱勢需求側的消費者自然也就難以在紛亂的市場中買到心儀的產品。
2?中游:生產加工的低效率與天花板
據悉,在定制家居產業遠比中國發達的歐美,哪怕是擁有極為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和管理系統的德國百年櫥柜工廠,對原材料的利用率也僅有92%。對于這個結果,周宇翔感到很焦慮。
“當大家還在為一兩個點的提升而振奮時,天花板卻早已清晰可見,”他說,“我們不能只做獨善其身的事情,生產制造環節的發展必須要依靠產業協同。”
生產端缺乏效率和工藝標準不統一已成為阻礙產業協同的關鍵因素。
周宇翔解釋了背后的原因:“沒有統一的工藝標準,沒有廣泛遵循的生產規范,沒有相互兼容的生產指令接口,訂單只能內部流轉,哪怕是一墻之隔的兩家工廠,都很難實現訂單互通、產能共享。大家也習慣了關起門來搞生產,旺季產能不足就搞擴建、加生產線,導致淡季產能過剩,只好讓機器和工人閑置,造成大量浪費。”
3?下游:渠道獲客的高成本與低轉化
隨著新房精裝交付規定的實施,定制家居行業傳統的“加盟代理-營銷獲客-門店成交”的模式受到阻礙。傳統建材家居賣場變得越發冷清,渠道越發多元化,門店獲客成本居高不下。
幕后原因在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追求設計感、整體性乃至時尚潮流,而且習慣了消費場景的多元化。周宇翔表示,渠道的融合讓全屋整裝、拎包入住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家居供應鏈企業近年來不斷涌現,表面上看是在滿足商家對多品類家居產品的銷售需求,但本質上卻是對下游現狀的回應。
上中下游并非是孤立、割裂的,而是相互拉動的。但行業的現狀在于,大多數企業在下游加大投入,以更多的廣告宣傳、營銷手段吸引客戶,卻忽略了對上游供應鏈的建設,忽略了“落地服務”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如果沒有整體的、貫通的方法論,只是單點發力,企業的發展會越發艱難。
目前,定制家居行業仍存在品牌集中度低、個性化程度高、對線下體驗環節依賴度高、對安裝服務的本地化要求高等難題,這也決定了中小商家日后還會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