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很多終端的經銷商們普遍反映三大指標進店率、成交率、客單率都在直線下滑。不僅僅是由于業主在減少,賣場在增多進行了分流,重要的是客戶被攔截了。
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是,家居行業“門外的野蠻人”越來越多——從上游房地產公司、家裝公司切入家具版塊,企圖將家具整合到業務當中,加上互聯網與新興消費習慣的沖擊,比如做地板的已經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地板企業,大自然家居全面涉足定制家居,木門,甚至整裝;做瓷磚的東鵬,已經全面延伸到衛浴、櫥柜、定制家居、木門,硅藻泥,以及整裝......
隨著品類的增加,產業邊界會越來越模糊,大家居渠道從“多站點單車道”變為“直達多車道”,變道超車的會越來越多,設計師渠道會從暗道變為大道,專注于安裝的交付渠道會崛起,上市公司增發會更加頻繁,合縱連橫會成為新的產業策略,新一輪創業機會會出現在內容賽道,更具實力的投資機構會加速入局,決定未來5--10年行業格局的產業整合轉眼間已到中局。
萬科不做開發商要做什么?
2017年11月,郁亮以萬科董事局主席的身份公開亮相,給萬科提出的新定位是: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做“美好生活場景師”。郁亮的話,在地產圈引發了巨大的反響。郁亮在不久后還表態:今后誰再說萬科是開發商,我就跟誰急!
2016年,萬科推出“美好家”家裝定制
服務。美好家是萬科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提出的新產品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高品質服務,不僅僅是裝修,而是在裝修房的基礎上,以優異性價比,實現在戶型、風格、裝修、家具、家電方面的升級及定制服務。希望通過裝修定制業務實現更多客戶可選擇的裝修,滿足客戶的個性需求。
這就意味著萬科不僅要賣房子,還要通過賣房子掌握客戶信息,然后做社區配套,比如說切入后端的軟裝市場等。
如今,“美好家”已在萬科的新樓盤里遍地開花,在標準化的全裝修基礎上提供個性的“一體化軟裝服務”,以“前置設計”、“所見即所得”等吸引業主,做“拎包入住”。
萬科美好家的出現打破了房地產市場現有的毛坯或精裝模式,將‘定制’上升到具體實施階段,用戶裝修將有更多選擇,體驗更好的定制模式。“美好家”的開始,標志著萬科好房子正式邁入住宅裝修定制新時代。
根據美好家的數據,僅在今年上半年,美好家就已累計服務業主8573戶。不僅是萬科,幾乎所有的地產商都在推“拎包入住”的概念。
2015年,恒大也與15家知名品牌家居企業簽約建立合作聯盟,集家電、家具、家紡,打造“拎包入住”精裝房,同年碧桂園也成立了家裝品牌,提供杭蓋硬裝、軟裝、智能家居和生活零售的整體家裝服務。遠洋、金地、綠地等紛紛涉足。
如果說地產商全面精裝交房,截流的是裝修、建材和定制家居的流量;那么,隨著地產商主推的“拎包入住”盛行,連軟裝的流量都面臨著大量被攔截的危險。
拎包入住,地產、家居賣場等巨頭紛紛跨界打劫
其實,顛覆你的可能不是競品,還要警惕那些不可預知的觀念和產品,跨界攪局。無論是筆,是科技,還是服務行業,一家獨大的情況都不會太長久,總會出現攪局者,而且時代的發展就需要攪局者來推動。
國內大整裝、大家居的行業趨勢下,近大熱的“拎包入住”迎來了新的入局者。
近國內某倆頭部家居賣場正式發布了“拎包入住”落地計劃,宣布整合整個家居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打造大家居生態鏈平臺。
賣場也要切入做拎包落地服務了,更何況是早已跳出“傳統的家居賣場提供者”的思維固圈、掌握各品類頭部品牌與行業設計師資源、能夠組建行業專業施工團隊,而且還是占據了消費者心智優勢的賣場品牌,這對很多小微裝企來說,這些跨界入局者的動作,確實是一種“降維打擊”了。
直接瞄準新房交付環節的巨大市場機會,做“拎包入住”、精裝配套的,除了家居賣場,還有別的“跨界”選手,比如與家居家裝行業息息相關的上游產業---房地產。畢竟流量和獲客是大家居、家裝市場致勝的關鍵,房地產商截流上游,向下游延伸,在開盤、收樓環節滲入提供從硬裝到軟裝的整裝服務,無疑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了。
雖說家裝、拎包入住是一個其系統的業務,背后不是各種材料的堆砌疊加,而是產品、工藝、服務等多個環節的系統整合,跨界入局者要做好并非易事,但遇上資金雄厚、資源整合力強大的入局者,不容輕視。
傳統硬裝企業要如何面對這些強大的新入局者?其實無論是否有跨界者,企業自身也必須實施未雨綢繆,如今受全裝、精裝房政策態勢和跨界攪局者的雙重夾攻,得加快速度想辦法、換思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