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鋁門窗配件五金行業不少企業紛紛開啟“捷徑”模式、鋌而走險,采取“喬裝打扮”的方式與一些知名品牌搭上關系。市場“傍”亂象橫生,讓“真”很受傷。
“傍”主要方式
近年來,“傍”產品首先出現在城鄉接合部,在農村市場堂而皇之地肆意蔓延。在利益的驅使下,近年又逐漸轉向城市,大有“農村包圍城市”的態勢,讓不少知名企業頭痛不已。“傍”嚴重侵害了品牌利益,擾亂市場秩序。
“傍”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是改變、捏造名稱。不少小企業為謀求市場發展“捷徑”,故意混淆公司名稱與品牌名,在企業名稱上,將企業或產品與產品扯上關系,用“搭便車”的手段,誤導消費者,牟取暴利。
二是仿冒包裝。當事人通過仿冒知名商品的外觀、商標圖形、包裝裝潢等,在外觀上給人造成錯覺。
三是在商標注冊申請上作假。如在、商標上加上前綴或者后綴,或者在商標圖案、字母上作細微變動,或者將知名度較高的商標標識、人名、地名等在跨類商品、服務上申請注冊,達到“傍”的目的。
“傍”讓消費者難辨真假
一份調查問卷顯示:33.3%的網友表示曾買過“傍”產品;50.0%的網友認為“傍”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
效應,能夠滿足人們追求的心理,33.3%的網友認為“傍”的打折促銷,商品價格便宜會吸引人們關注;對于同一種商品,83.3%的網友選擇真,16.7%的網友選擇“傍”;在購買過“傍”產品的網友中,50.0%的理由是“商品設計仿冒,質量還說得過去”,33.3%認為“花便宜的價格就可以擁有“”。
業內人士分析,真價格昂貴,普通消費者難以如愿;消費者難以直觀辨別“傍”和真產品之間的差距,“物美價廉”是許多消費者接受“傍”產品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遏制“傍”行為,政府要提升法律實施力度(提高法律審判效率),加大打擊力度(懲罰力度),對于上市的品牌和產品進行全體系的資格認證,進行知識產權普及,引導消費者辨別產品真偽,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企業要重視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專利產品要申請專利產品予以保護,對“侵權行為”敢于打擊。
業內人士表示,針對“傍”行為,應當梳理和完善《民法通則》、《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等法規,并結合當前商事登記改革中推行的“寬進”與“嚴管”做法,改進相關登記制度。政府、社會、鋁門窗五金行業和企業唯有嚴厲打假、注重知識產權的普及,才能更好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來源:鋁門窗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