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磚鋪到一半量不夠了、壁紙貼到一半拼花對不上了、地板鋪完封邊不夠使了……諸多“意外”,在家裝現場頻頻發生。
“簽合同時看到施工項目都是全的,以為不會有增項了,沒想到被主材用量超出預算絆了一跤。”“施工到半截兒也不可能再重新換瓷磚了,只能再加錢補買缺少的瓷磚。”“這倒是不用擔心偷工減料了,直接告訴我料不夠用得加錢再買。”……在不少有過裝修經歷的消費者的苦惱和抱怨中,《廣廈時代》發現,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近,家住昌平附近的徐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發現】
墻磚貼完發現缺斤少兩 進退兩難不得不二次買單
“有些問題真得等到具體施工了才能發現?!苯τ诮o家里老房子裝修的徐女士,向《廣廈時代》講述了她遭遇的裝修陷阱。
“衛生間的墻磚貼的差不多了,工人告訴我不夠用了,差了大概50多塊兒,得再花錢補買?!毙炫空f,“沒辦法,現在的狀況就是拆也不是,再去掰扯前期的測量問題也來不及,后面還有一大堆后續的施工等著。只能自掏腰包趕緊把少算的墻磚補上了?!绷钚炫扛右馔獾氖?,對此,負責家里裝修工作的工長坦言,在他的裝修經驗中也遇到過不少類似的情況,即前期對于主材用料的估算結果小于實際鋪貼面積,“不夠用后期補”的現象,并不少見。
種種“誤差”的出現,究竟是主材品牌“一不小心”測量不準確,還是有意制造增項強行加價?近日,《廣廈時代》對家裝中的測量“誤差”走訪了解,發現家裝主材使用背后的“潛規則”。
【背后】
以低價簽單用補價賺錢 “壓縮尺寸”時有發生
“裝修隊是朋友介紹推薦的,前期的施工都很順利?,F在輪到了瓷磚品牌入場,就出現了測量與實際鋪貼間的誤差?!毙炫勘硎?,“如果是差個一塊兒半塊的,我也能理解是測量誤差,但是少了50多塊磚,怎么也說不過去吧?!?
的確,報價時聽起來便宜劃算,落地交付時才發現自己“補交”的費用其實并不少,甚至反反復復消耗的時間精力更多,才覺得“表面低價”實在不靠譜。百萬家園監理公司總裁許國忠提醒消費者,不管是主材品牌還是裝修公司,為了能夠以較低的價格和消費者簽單,往往以低價入手吸引關注,一旦簽成,便可在其中做不少“文章”。而在各項主材的測量中有意“壓縮尺寸”,便是讓初始報價顯得低廉的重要手段。九空間整體設計機構工程師李雙富也告訴《廣廈時代》,對于一些小公司、小品牌來說,報價低無疑是一種快速攬客的辦法,而后期增項則無疑是其賺得利潤的方式。
事實上,除了一些游擊隊、建材商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外,不少設計師也會利用這種“大面積小測算、報低價后期補”的方式,拿到更多訂單。而對于正規嚴格的大公司來說,此類問題就并不多見了。詳盡的測量數據報表與合同明細,更能讓人看得清實際耗材。
商家擅長“制造”拼花 不必要耗材正在悄悄進行
除了可能需要在施工現場“即興”買磚外,還有一些“模糊”的主材損耗,其實也隱藏在不少裝修工地。
“大多數時候我們寧愿幫消費者把預算留出一些富裕,也不想在后期的各個環節中增來增去。”李雙富表示,以壁紙為例,一旦涉及到拼花對接,必然會有一些損耗。有些裝修公司把主材都包含進去,但時常會“自動”忽略掉材料損耗的情況,仍然是給出看似嚴絲合縫兒的報價,但一旦主材入場到了實際應用的時候,就會接連不斷地出現問題,臨時加壁紙卷數、找相應的拼花對接,都可能發生。
當然,還可能出現的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主材產品的“過分損耗”,商家告訴消費者這兒的拼花需要損耗兩卷壁紙,那兒的對色需要損耗兩卷壁紙,這樣四五卷壁紙可能就出去了,但實際上平衡分配的話可能兩三卷足夠滿足了。同理,瓷磚、地板等主材也是類似。
由此可見,虛報主材用料的損耗情況基本可以分為兩種,即不顧實際損耗一味給消費者報出低價,誘惑消費者因便宜而下單,但在后期應用中再次掏錢增購,另一種則是打著“視覺效果”的幌子以“高損耗”忽悠消費者買無意義的單。對此,專業的設計師及施工人員則可能成為消費者避免跳入陷阱的有力保障。
【提示】
“增項”已不局限于項目種類 消費者得留個心眼
事實上,在如今的家裝市場中,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對施工環節是否全面完整有了警惕心理,但與此同時,卻常常疏忽對于主材用量計算的把控,發現前期量房情況與實際施工面積發生誤差時,往往已經是施工已經進行到一半,不得不再加價繼續。
“在選擇家裝公司與主材品牌的過程中,價格不應該成為被考核的首要指標?!痹S國忠建議消費者,“商家終究是要有利潤可尋,如果價格低的超乎想象,那么后期勢必會出現亂七八糟的問題。”
當然,如果能夠對自己的家有個比較清晰的了解并在裝修前做足功課,入坑上當的幾率也就會大大減少。尤其是消費者在與商家簽署合同協議時,務必認真了解每一個細節及明細的意義,只顧全面而忽視細節,往往免不了在后期的施工環節中補交“學費”。(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