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是擔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的一個種類,別稱側耳、北風菌、秀珍菇等,為栽培廣泛的食用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質20~23克,具有極高的栽培價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大棚平菇種植技術吧!
大棚建造
平菇栽培大棚東西方向,背風向陽,棚寬5米、長30米、深0.5米(距地面),四周用磚壘或用土堆成南低北高的墻,南墻高1米,北墻高1.5米(離地面)。每3米留一個40×40厘米的通氣孔(南北/墻對應各留一個),棚頂用竹竿架牢,覆蓋塑料薄膜,頂部加草簾。投料前3~5天,棚內灌足水,待水滲后撒一層石灰,用量為1千克/平方米。
選擇良種
平菇一年四季均能栽培,低溫型品種適宜溫度在13~17℃之間,如凍菌、P2~2等,中溫型品種適宜的溫度范圍在20~24℃,如鳳尾菇、紫孢平菇等。
栽培料配置
當年的新棉籽皮拌料后悶堆24小時,第2天即可裝袋,隔年的陳棉籽皮拌料后發酵4~6天,以消除滋生的雜菌。堆放發酵時,料堆上要扎眼透氣,期間至少翻堆2次,發酵時間長不能超過1周。拌料中要嚴格掌握料水比,拌料過濕既不利于發酵,也不利于發菌生長,要按比例加入氮素和營養素,并加入菌藥滅菌防蟲。裝袋時菌種用量不少于20%,以保證發菌迅速,菌袋不被雜菌污染。
發菌管理
栽培料裝袋后入棚發菌,秋栽時將菌袋全部放在地面上,只碼放1層,春栽時可將菌袋交叉碼放2層或井字形碼放2~3層,冬栽的菌袋每4層碼放成一垛,并將兩垛并在一起,促進菌袋兩頭的菌絲生長。秋栽時將棚膜卷起,大棚用草簾覆蓋,避免大棚由于悶棚而升溫。冬栽時放下棚膜保溫,并在白天拉開幾處草簾讓棚溫提高。春栽時可將棚膜前面卷起,以通風降溫。發菌期特別要注意袋內溫度,若超過30℃,立即通風降溫或倒垛散熱。一旦出現高溫燒菌,可將菌袋中長出綠霉的地方挖去,用草木灰調成糊狀填充,若綠霉已形成孢子,可用20%的石灰水調制草木灰填充在污染部位。
出菇管理
平菇菌絲長滿袋后即可在棚內的壟上碼垛出菇,秋栽時碼垛高度2~4層,每層之間要放上2~3根高粱稈或木棍,打開后墻上的通風孔,早晚拉起草簾通風,中午噴水降溫。冬栽時菌垛可碼放成8層,中午天熱時噴水,并將前面的棚膜卷起1~1.5米進行通風,一般通風時間在10~20分鐘之間,通風后及時放下棚膜和草簾,上午可拉起部分草簾升溫。春栽時菌垛碼放4~8層,將前面棚膜卷起1米高,草簾視氣溫高低蓋至地面或與棚膜齊高。每天噴水1~2次,將棚內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也可在壟溝中澆水,保持菌垛周圍潮濕。春栽和秋栽時要卷起棚膜,放下草簾避免悶棚,注意菌棒溫度。一潮菇采完后要停水3天,待形成原基后再噴水出菇。一般前2潮菇即可形成70~80%的產量,為了銜接茬口,提高效率,大棚中栽培平菇以出2~3潮菇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