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房子時由裝修公司帶著去買燈具,具體誰付燈具錢卻不清楚,等到燈具店一紙訴狀訴至法庭,才知道掉進一個“坑”。近日,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介紹了這樣一起買賣燈具案。
2015年2月,豐某和日照某裝修公司簽訂了裝修合同,由裝修公司包工包料為豐某進行家庭裝修。合同簽訂后,豐某先后給付裝修公司90 000元預付款,裝修完畢后,豐某又給付裝修公司9 500元,裝修公司在收據中載明裝修款已結清。在裝修期間,裝修公司與豐某一起到燈具店選購燈具一宗,價值7 447元。安裝完燈具后,就該批燈具的購買主體,裝修公司與豐某發生爭執,均未向燈具店付款,燈具店跟誰要錢誰推諉,遂將豐某及裝修公司一并訴至法院。
在庭審中,豐某主張裝修合同約定由裝修公司包工包料,其已經結清了所有裝修款項,包括燈具款,燈具系裝修公司洽談購買,燈具款應由裝修公司承擔。裝修公司主張,上述燈具在裝修合同附件中沒有出現,裝修公司只是帶領豐某到燈具店挑選燈具,是豐某購買燈具,燈具款應由豐某承擔。
法院經審理認為,豐某與裝修公司簽訂的裝修合同,裝修工程范圍并未包括購買、安裝案涉燈具。到燈具店挑選燈具時豐某也到場進行了挑選,燈具店也是安排人員將上述燈具安裝在豐某家中,故豐某作為燈具的購買人及實際使用人與燈具店存在買賣合同關系。豐某主張已和裝修公司結清所有裝修款,其中包括燈具款,裝修公司不予認可,豐某亦未提供證據予以證明。豐某作為燈具買受人應當及時給付貨款,遂判決豐某承擔付款責任。豐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了其上訴請求,維持原判。(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