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這個概念,從比爾蓋茨的豪宅說起,至今已經有二十余年。不同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生領域,智能家居是伴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而衍生的。預計2019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422億元。
智能家居發展歷程
互聯網時代(1997-2008)
早期的智能家居屬于終端時代,單品為王,與用戶屬于單點連接,設備之間缺乏操作、數據和應用上的連通,產品種類有限,市場集中在安防報警和集中控制兩大領域。
移動互聯網時代(2009-2012)
應用可跨屏、多終端遷移,設備的場景化趨勢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用戶建立了使用習慣,如手機與電視的連接、投射,這一時代出現了平臺與基于連接協議的互聯互通,為智能家居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物聯網時代(2013年至今)
將智能家居產業確定為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智能家居市場被視為新的藍海和“風口”,一體化的產品和服務出現,包含云平臺、家庭網絡環境、服務主機和智能產品等內容。
智能家居發展現狀
智能家居是物聯網應用中的朝陽產業,如今,在AI、大數據、邊緣計算、5G等技術的驅動下,在各項“智能+”政策的扶持下,已取得了初步性成果。
政策
市場規模
據《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統計數據顯示:
2015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403.4億元,同比增長41.0%;
2016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642.4億元,同比增長59.3%;
截止至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增長至866億元;
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突破千億元,達到1285億元左右;
預計2019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422億元,呈現逐年增長千億元趨勢。
若按照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8.13%計算,我們預測在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以上,在2023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
戰事格局
如今,多種類型巨頭企業的布局奠定了智能家居行業發展基石。
國內智能家居市場已形成新的戰事格局:
以格力、海爾、美的等為代表的傳統電器廠商陣營;
以華為、小米等為代表的通訊、手機、智能硬件廠商陣營;
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陣營;
還有主推智能家居概念的智能家居系統和智能家居硬件初創公司陣營等。
除此之外,在智能家居產業鏈上的其他參與者也在布局智能家居新業務線,比如以京東、蘇寧等為代表的電商平臺;以綠地、恒大為代表的房地產開發商等。
國外市場上,自2000年前后,蘋果、1BM、谷歌、亞馬遜也早已提出“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的概念,并產出安防等領域智能軟件和硬件產品。在市場份額上,各企業正積極布局,以搶占先機。
融資情況
從近六年的融資數據我們看出,智能家居行業正處于一個順勢上升的時期,2016智能音箱的爭奪戰帶來的熱度使智能家居行業達到投融資的頂峰時期。但是,同時也受經濟環境的影響,在2017年以后出現融資難的現象。
而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智能家居領域投融資事件共51起,較前幾年有所下滑。其中融資輪次以A輪(包括Pre-A和A+輪)為主,共20起,占比接近40%;其次C輪融資共9起占比17.65%;戰略投資和種子輪融資相對較少。可見,智能家居行業投融資主要處于前期融資階段。
智能家居行業痛點分析
智能家居公司的盈利模式多樣,但主要為兩種:一是面向家庭C端消費者銷售智能硬件;二是面向B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技術+硬件+服務。
我們來看看目前行業的主要痛點:
行業處于發展初期,標準體系亟待健全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標準的指導與規范,智能家居亦是如此。目前,國內住宅的智能家居系統整體存在智能化水平不高,標準不統一,兼容性較差不穩定,不先進并缺少檢測技術依據,監督質量體系尚不規范等問題,導致用戶的體驗感差,行業的發展阻力大。
成本高導致價格高
智能家居在產品、安裝、使用方面的成本,比普通家裝的預算要高出許多,許多消費者因價格會將其拒之門外。一套100㎡的房子,安裝一套智能家居系統,其造價在1w-15w不等,具體與選購的產品品牌、功能及服務有關。難以承受的一般家庭對智能家居系統的購買意愿會較低,現階段,相較全屋系統,智能家居單品的購買率較高。
生態鏈不夠完善,產品互聯差
目前,智能家居市場產品類型、品牌較豐富,但不同品牌、產品之間缺少連接,需要下載單獨的APP來進行操控,單品與智能家居系統之間也存在分離,互聯性較差。未來,產品彼此之間的互聯互通是智能家居市場開拓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