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的家居行業,定制家居仍然是主流趨勢,眾企業紛紛進軍,試圖在大潮中分一杯羹。而地板行業在此背景下也紛紛轉型擴張店面,圣象、大自然、格爾三巨頭領銜入局,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也需要逐漸改變發展戰略,以期保持營收。本文從各家上市企業的營收為我們闡述了定制家居的現狀。
定制家居火不火,看看各家上市企業就知道了。
全屋定制熱潮不減,眾企業爭相入行
歐派、索菲亞、好萊客、尚品宅配,各家定制家居品牌去年營收增長超過了30%,而、我樂、志邦、皮阿諾等傳統櫥柜品牌紛紛進入定制家居行業,力圖在全屋定制熱潮中分上一杯羹。
有個家居品類,跟定制家居很親近,沒錯,就是地板。地板,是家居各品類中品牌化早之一。在終端市場,每逢節假日促銷,做聯盟、做活動,沖在前面的就是地板品牌了。有地板經銷商說,地板作為標準品,各品牌的材質、工藝差不多,要想在市場上博出頭,靠的是不斷注入新營銷、做好服務。地板競爭慘烈,不光在終端市場上,行業的頭部品牌即上市公司地板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并不好過。圣象、大自然、德爾,作為地板類上市較早、在行業中知名度高的品牌,經營數據也只能是馬馬虎虎。圣象2017年地板賣了4496萬平方,同比增長6.87%,銷售金額為49.3億,同比增長10.97%,毛利率僅同比增加1.56%;大自然2017年去年地板賣了19.1億,同比增加20.8%,門店數量從2016年底的3492家增加到2017年底的3604家,一年僅增加112家店;德爾地板2017年地板賣了7.7億,同比增長16.57%,“德爾”及“柏爾”兩個地板品牌新增門店246家,達到1874家。可以看到,作為成熟的家居品類,與一些新興品類動輒30%以上的增速相比,地板的增長明顯有些乏力,市場“天花板”隱隱閃現。
此種態勢下,地板企業開始轉型,升達把地板和家居業務全部剝離,成為清潔能源公司;圣象有大亞人造板,德爾公司名字都改成“德爾未來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力開展石墨烯業務。當然,隔行如隔山,夸行業轉型畢竟風險太大,圍繞與地板相近的品類進行擴張,木門、衣柜、櫥柜、壁紙等大家居相繼被納入。
多個巨頭企業提出轉型
數年前,包括圣象、大自然、德爾在內,多個地板企業都提出要向大家居轉型,搶占更多的家居市場。目前,圣象的主要業務包括人造板、地板、木門及衣帽間;大自然的家居版圖包括地板、木門、科尼爾櫥柜衣柜、壁高壁紙等;德爾除了擴充石墨烯業務外,有了定制衣柜板塊“百得勝”、“韓居”。三家地板品牌紛紛轉向了定制家居領域,也是看到了定制家居這兩年的火風口。三家地板品牌的大家居策略成效如何?圣象2017年年報顯示,“木門及衣帽間”銷售收入為762萬,同比下降49.95%;大自然木門銷售1.7億,同比增長7%,科尼爾櫥柜衣柜也有1.7億的營收,同比增長40.5%,專門店從2016年底的178家減少到2017年底的148家;德爾旗下櫥柜衣柜2017年營收達到8.98億,同比增加72.97%,“百得勝”及“韓居”品牌新增門店482家,達到1162家。
對比這三家品牌的大家居板塊,我們看到圣象明顯在縮小規模,不然不會出現49.95%的降幅。圣象在其年報中明確,完善以客廳為核心的家居生活空間定制“圣象整屋空間定制”創新商業模式,擴大木地板銷量,定制家居板塊退守之意明顯。大自然、德爾兩家在逐步推進大家居戰略,德爾定制板塊將近與地板齊平的營收規模以及超過70%的增速,提升比較明顯。這個規模與定制家居的龍頭品牌歐派、索菲亞、好萊客、尚品宅配還有不少差距,但獨立品牌運作,效果正在顯現。
2017年,大亞圣象營收70億、大自然25.5億、德爾16億,三個企業之間差距明顯。可以預見,隨著不同的發展戰略,地板品牌及企業之間將會有不少變化。(來源:中華整木網)
相關閱讀推薦:
全屋定制成趨勢 原創設計是靈魂
2018全屋定制家具消費體察情況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