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瓷磚產地這個問題,坊間流傳著“廣東磚好”這一說法,那么這個說法在看來準不準確?有無科學依據呢?
針對瓷磚產地問題,我們就“大汗淋漓”地為大家科普漲漲知識,客觀地分析這一說法的準確性!
{ 筆記整理一 }
“廣東生產的瓷磚比較好”
應更改為
“廣東東的品牌發展較早,被市場認可,但隨著技術的提升,我國其他地區生產的瓷磚也在逐步提升!”
舊說法的產生原因: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率先于全國其他地區辦起了陶瓷工廠,建立品牌,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績。
隨著的發展,全國的其他省份也紛紛辦起了一些小型的陶瓷廠,由于技術相對落后,工廠沒有品牌化。
部分品牌的導購用該說法打擊后起者和競爭對手。
現今準確說法:
其實隨著現代陶瓷生產線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非廣東地區的瓷磚質量也有所提升,而且一些做得好的品牌也在被市場逐漸認可,并非所說的非廣東的瓷磚就質量差,廣東的泥土比較。
隨著品牌發展,廣東的先起品牌因為要賣到全國去,便在其他省份開始建廠和物流基地。
總結:
其實跳出行業,在市場經濟發達的,以國度、產地、傳言等等來區分產品質量都是不科學的;
市場分工在逐步細化,每一個企業都在整體社會的生產作業中扮演各自的角色。
{ 筆記整理二 }
“瓷磚越厚,質量越好”
4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瓷磚越厚越重,質量越好,心里會越踏實。
經過了解,確實在建材市場有那么一些商家會拿瓷磚的“厚度”作為銷售賣點。以導致部分消費者錯覺“瓷磚越厚越好”。
這種說法坑慘了很多瓷磚生產廠家:
現在霧霾嚴重,全國都在關停一些環保不達標的瓷磚廠家,陶瓷工廠如何才能達到“標準”?
在保證瓷磚本身質量的前提下,生產相同面積的瓷磚,所動用的原材料和生產過程中的排放越少越好。
比如配方更好的原料組合,使用噸數更高的壓機,更加耐磨的釉面和保護層,更加先進的水循環和熱氣循環利用系統等等。
整個產業的瓷磚產品的創新方向是:做大、做輕薄、結實、耐用、個性化
鑒別瓷磚的各種性能參數的跟厚度沒有直接關聯,比如說強度和抗折性,這些取決于瓷磚的致密性。
再打個比方,江湖藝人很流行手劈磚、頭碎磚。一般采用的道具就是那種很厚,但密度不高的紅磚、灰磚。
如何快速的識別瓷磚質量?
除了業界非常流行,敲、掂、聽以外,可查看瓷磚背面顆粒的細膩程度和吸水快慢,而不是直接看厚度。
{ 筆記整理三 }
“瓷磚”和“瓷片”有什么不同
許多家裝小白進行裝修,對裝修材料很多都是是懵懵懂懂的。
當然,在建材主材里面“瓷磚”和“瓷片”是容易混淆在一起。
瓷磚與瓷片,燒成溫度是區別:
瓷磚,是高溫陶瓷,需要要到1200℃以上才能燒成;
瓷片,是低溫和中溫陶瓷,其溫度一般要低于1000℃。
瓷片是“高中生”
優點:
輕便,經濟實惠,上墻的鋪貼條件也比較簡單;
缺點:
吸水率高,規格小,容易破碎,質量不過關的話,很容易崩瓷。
瓷磚是“本科生”
優點:
可塑性更強,無論是花色,規格,還是各種物理化學性能,切割加工、組合搭配,都優于瓷片;
缺點:
就是又厚又重,而且價格也比較貴。(來源:陶瓷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