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環保治理影響,自2016年下半年起,北方建陶產區絕大部分陶瓷廠被強制停產或限產。截止目前,大部分陶瓷廠復產率低,其中山東淄博產區更是受《淄博市轉調工作方案》影響,僅有十余家企業獲批復產,部分被淘汰,更多的依然在等待環保驗收和退城入園。
作為曾經的國內第二大建陶產區,山東淄博一直是貼牌商為集中的產區。大量貼牌商與陶瓷生產廠家相互依存成了該產區為鮮明的特點。有業內人士稱,此次轉調工作方案要求大幅度壓縮淄博產區的產能,致使長期依賴當地陶瓷廠的貼牌商不得不另辟蹊徑,輾轉其他產區尋找新的合作廠家。
廣東產區OEM廠家排產爆滿
“開年后,淄博產區許多生產線未能如期復產,導致很多當地的貼牌商轉戰廣東,尋找新的合作廠家。”廣東英超陶瓷有限公司企劃部經理林偉江透露。
從淄博輾轉過來的貼牌商需求量大,然而廣東多數陶瓷廠家無法滿足,因為相當一部分廠家在滿足自有品牌銷售之后,難以再為其他貼牌商提供代工服務。“很多企業即便是滿負荷生產也未必能滿足多方需求,因此很多廠家開始拒接訂單,避免訂單過多出現供貨不足的情況。”
肇慶市郭氏企業名嘉陶瓷有限公司OEM部銷售總監陳抱龍進一步分析指出,淄博產區貼牌商另尋合作廠家并非年后才出現,“早在2016年9月淄博陶博會前后,相當一部分貼牌商就已經意識到淄博產區深受環保影響,未來的發展難以預測。一些具有先見之明的貼牌商早已前往周邊的臨沂、河南等產區,尋找新的合作廠家。”
受訪者一致表示,自淄博產區因環保被強制停產或限產后,不少淄博貼牌商找上門,洽談合作。有些廣東陶瓷企業因滿負荷生產也無法滿足當前的銷售需求而拒絕來自淄博的新訂單,也有相當一部分通過洽談確定了合作模式,目前正在緊張地排產。
轉戰廣東的利弊
有業內人士稱,在可以預知的未來,這批來自淄博產區的貼牌商在轉戰廣東后,要么借助廣東產區這一平臺越走越遠,要么就陷入水土不服的困境。
多數淄博的貼牌商屬于區域性品牌,輻射半徑約為300~500公里。他們運作所表現出來的特點是快速運作,周轉靈活。然而,在生產成本高企的,加之將“營銷中心”挪至廣東,再輻射原來的客戶,運輸成本再次增加,這無形增加了該部分貼牌商的壓力,使其陷入危機。
危機,就是危險與機遇并存。據某大型陶瓷生產企業負責人透露,許多淄博貼牌的企業注冊佛山品牌,而現在轉戰廣東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佛山品牌,銷售更有底氣。
同時,也有人表示擔憂,在瓷磚生產成本上漲與運費增加的壓力下,這部分貼牌商難以生存與發展。就此,陳抱龍坦言,在此壓力下,有相當一部分貼牌商是抱著壯士斷腕的態度,決定來到廣東后大干一場,一切從零開始,以高附加值的產品再出征市場。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所有企業都有如此堅定的決心,“不排除一些貼牌商尋找廣東等產區的OEM廠家合作不是為了緩解燃眉之急,以穩定客戶為重任,待淄博產區復產后,再次回歸。”
當記者將“來到廣東后的淄博貼牌商能否再回去?”的問題拋給受訪者時,他們一致搖頭表示,“回不去了。”因為品牌的定位與資源已經發生了改變,而且頻繁地“搬家”是很傷元氣的。
生產火爆是假象?
毫無疑問,山東淄博與廣東產區貼牌的模式肯定存在不同。來自淄博的貼牌商在廣東尋找新的合作廠家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加之,現在陶瓷生產必需品價格波動頻繁,呈不斷上漲的趨勢,在此背景下,廣東陶瓷廠家該如何與貼牌商合作?漲價是否成為了家常便飯?
“漲價,是行業的普遍行為,也是我們應對原料價格不斷上調的辦法。”陳抱龍說到,但是在此過程中,必須要給客戶一個適當的緩沖期。值得一提的是,廠家不能因為排產緊張而上調價格,這是非理性的漲價,長期以往會流失客戶。
此外,上述某大型陶瓷生產企業負責人坦陳,“目前,生產火爆是假象。”一邊是廠家排產緊張,另一邊卻是瓷磚滯銷。終端銷售存在滯后性,因此不能因當前的“火爆”的生產情形而過分樂觀,還應考慮長遠的發展。
另一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即便當前部分陶瓷廠滿負荷生產,也無法滿足銷售需求。其主要原因是:春節前,因為環保問題許多陶瓷廠提前停產,且庫存幾乎被清空。而且,有些陶瓷廠對開年瓷磚市場的不準確預判導致生產線開工率不高,無法滿足當前的銷售。,用工缺口也在某種程度上導致瓷磚供貨緊張的局面。(來源:陶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