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五千年的發展中,三十年,無疑是滄海一粟,不過,這短短的三十年,卻是中國家具行業發展的三十年,家具行業在這三十年里經歷了什么,小編也將為大家解析一二。
家具三十年 聚焦中國制造發展歷程
中具發展源遠流長,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產業成就與藝術高度。不過,細數中具現代化進程,重要的也就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中具三十年,實現了由手工作坊到現代制造企業的蛻變,由OEM到自主品牌的升級,由單一品類到專業細分領域的延伸。
三十多年間,中具行業主要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階段:個階段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起步階段,改革開放之后的中國隨著外商投資的進入,依托中國的勞動力及資源優勢,激活了中具的現代化之路。第二個階段是2000年之后的成熟階段,伴隨著中國城鎮化的進程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具進入蓬勃發展的成熟時期。第三個階段是2010年之后的調整階段,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勞動和成本紅利消失以及“達芬奇事件”等環境影響,中具行業進入調整轉型期,家具企業開始關注設計與創新,重視品質與品牌,為中具下一個三十年的發展積蓄力量。“愛拼才會贏”、“會拼才會贏”、“智拼才會贏”,是對中具行業發展真實的寫照。而隨著“十三五規劃”的到來,中具迎來新一輪的轉型升級期。
三十多年,中具行業產值從初的不過13億元,到如今的超過2萬億元,年增長率高達22%,這在“中國制造”各領域也處于地位。而中具行業的高增長,與產業勇于創新,敢于轉型是分不開的。一是生產方式上,實現了從傳統手工制造到粗放式生產,再到現代精細化生產模式的轉型;二是營銷戰略上,實現了從產品輸出到品牌輸出,再到文化輸出的轉型;三是服務戰略上,實現了從無設計到山寨設計,再到原創設計創新的轉型,讓中具從傳統制造業逐漸走向一個有品牌文化、有研發創新及原創設計能力的中高端制造業邁進。
家具業后時代 歷經行業改革期
作為由手工匠人推動的產業,中具三十多年發展歷程中誕生了許多耳熟能詳的行業功勛人物,如中具行業教父黃偉業、中具行業領路人侯克鵬、中國軟體家具黃華坤、中國軟床之父莊日光、中國板木家具之父尤國忠等等,他們用自己的勤勉和智慧,引領著中具產業的前行。
2016年,在中國經濟的驅動下,中具行業進入“后轉型時代”。后轉型時代,全屋定制、電子商務、互聯網+、VR、住宅精裝等新模式不斷出現,中具行業迎來了創新發展的新機遇。
不過,不管是哪個模式的創新,深圳市家具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侯克鵬認為,中具產業關鍵的是要實現思維的轉變,從資本積累到知識積累的轉變、從對物的投入到對人才的投入、從關注過去產品到關注未來產品的轉變、從關注制造工藝到關注科學和創意、從關注內部統一到關注意見分歧的轉變,從傳統制造業思維向現代服務業思維的轉變。走新型國際化道路,走設計創新之路,走文化創意之路,是中具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中具行業正在經歷轉型,許多先鋒領軍企業的產品開始走原創設計路線,的設計作品也走出國門;營銷渠道也不再局限于終端賣場,而實現線上線下一體經營,并開啟了文化營銷、娛樂營銷等新時代;品牌戰略上,注重品牌內涵的塑造以及品牌價值的提升。他們為中具行業下一個三十年的發展樹立了榜樣,也為中具產業的發展樹立了信心。
中具產業 一個“質造+創造”的強國夢想
以“設計、創新”為主導的“創造”之路已成為中具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但是,許多行業專業也指出,品質仍然是中具轉型升級的重要關鍵。如果沒有“中國質造”的持續提升,“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猶如無根之木,而如果沒有“中國創造”的持續引領,“中國質造”的轉型升級也無章可循。
深圳市家具行業協會會長黃華坤也曾談到,做家具并不只是生產一件家具,而是提供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做企業也不僅僅是為了創造財富,而是為了肩負的行業使命和社會責任。中具能否承載“中國制造”之重,未來要看其能否有接軌國際的質量標準,比肩國際的產品品質,引領世界的原創設計,以及有尊嚴有價值的民族品牌。而這恰恰需要依托“質造”與“創造”的雙輪驅動。
回收過去,家具行業發展三十年來,無論未來的業績如何,將來的發展也必將是質的飛躍,行業必將經歷一場創新的變革,未來的成績只停留在過去,將來的發展道路任重道遠,需要每個家具人一步一個腳印去走出,相信家具業的未來年,將“質造”與“創造”并舉,切實推動中具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中具制造強國的夢想指日可待。(來源:中華衣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