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阿法狗”可謂一舉成名,刷爆了朋友圈微博圈各種圈兒。不過,人機大戰如今已不再局限于“賽場見”了哦,比如下面這樣滴 ↓↓↓
圖注:3月初,海爾Ubot智能機器人在發布會現場搞怪賣萌
這只名為Ubot的小型機器人,正是海爾的智慧生活大腦。搭載人工智能實現家電管理已是眾多機器人產品的升級方向(比如優必選的阿爾法二代),也成為了許多大型家電企業布局智慧家庭生態的一步必行之棋。
BUT!作為智能家居的大腦,在華麗變身成為機器人形態之前,“家庭中控”還曾經歷過各式變換,而未來的產品形態,似乎也逐漸有跡可循……
基礎形態:手機們的好基友
較早的家庭中控產品,往往需要通過APP端來實現設備管理與指令下達,對手機的依賴性較強,比如直接以手機為載體的京東超級APP、飛利浦Hue+網關、新和創的家庭服務器、風向標的風機,以及領耀東方的Smartbox空氣盒子。其中,后三者可以支持場景設置與設備聯動,以實現智慧安防、智慧空氣等服務場景。
隱身變形: 融入智能產品內部
然而,正如彩易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王小樂所言,“相較于冷冰冰的網關中控,將之與日常生活中可視的、經常與人交互的設備進行結合,顯然更容易讓用戶建立親切感。”同時,也會顯得更物有所值,畢竟就現階段而言,大多數用戶并不愿意單純地為智能家居買單,若設備附帶有中控功能,反倒讓人有一試的興趣。
也因如此,越來越多披著功能外殼的中控設備開始出現,比如彩易生活就是以電視作為家庭入口,將電視/OTT/機頂盒/IPTV作為控制中心組網拉通智能設備,希望通過高頻應用(視頻娛樂)帶動低頻應用(智能家居)。相同做法的還有云智家的智家寶(中控+IPC),以及BroadLink的智能遙控“黑豆”(中控+環境監測+IPC)等。
華麗升級:閃亮亮的機器人來了!
而自2015年起,讓機器人充當“家庭中控”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去年年底的深圳高交會現場,為數不多的幾款家庭機器人幾乎都擁有中控能力,今年年初,各大企業也相繼放出大招,比如開篇提及的海爾Ubot,以及美的Bubble機器人與BroadLink的Rokid,多是主打家庭管家概念,功能大體相似,支持家電智能管理、安防監控、生活助手等功能。
早在《機器人漸欲迷人眼,好事?亂象?》(點擊查看原文)一文中,《智慧產品圈》就指出,家庭智能機器人概念熱炒的背后,除卻資本市場熱度高、產品營銷需賣點外,更為重要的是,用戶對于活潑、聽話的機器人產品容忍度更高,偶爾犯點小錯并不會引起失望、不喜等負面情緒,這也是導致產品形態向機器人升級的原因之一。
其二,機器人是進入家庭的角色與入口。相較于依賴手機/遙控器等設備進行手動控制與語音交互,機器人簡直人味兒十足!試想下這兩種場景:通過手機/遙控器來完成燈的開關,或者對著小機器人說“hey
robot,幫我把燈打開行嗎”,體驗簡直千差萬別呢。
圖注:手機語音交互VS機器人交互
其三,科幻電影的長期熏陶。還記得那個又暖心又萌的大白嗎?層出不窮的科幻類電影,讓我們對機器人始終抱有著一定程度的美好期待與幻想。(當然,那些帶來災難與毀滅的機器人大片就暫時忽略吧…)
形態:科技式未來已在路上
不過,當前的家庭智能機器人仍然停留在問答式交互上,聽話卻未必懂你。未來依托于人工智能+自學習,機器人可以從每一次互動中掌握你的喜好與生活習慣,根據習性每天早上自動為你播報天氣與感興趣的資訊,當你說“我累了”的時候會自動調節成你喜歡的舒緩環境等等,讓機器人真正成為家庭中的智慧大腦。
此時的智能設備們則可以相應做減法,變得更加頭腦簡單,只需接收中控大腦所發送的指令并執行即可,不用自己做判斷。比如衣物洗護,洗衣機不必需要判斷衣物材質的能力,而改為由機器人來判斷,并下達相應的洗護指令。
另外一種聲音則認為,未來,與中控大相徑庭的家居控制模式可能會是“去中心化”。在通信協議統一標準之后,讓每臺智能設備都擁有自己的小大腦,互相對話互相聯動,而不必要一個控制中心來進行統籌。也許這來的更早,也未可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