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江門市有4家陶瓷企業被當地環保局提請法院勒令關停,原因是對周邊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據悉,這4家陶企2010年由佛山市南海區遷移至江門市,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煤改氣”等政策或導致陶瓷業新一輪洗牌
“十二五”規劃十分注重環保
2007年,“十一五”規劃的年,為了響應關于節能減排、綠色生產環保政策的號召,佛山80%的陶瓷企業紛紛外遷,一時間,“外遷潮”三個字火遍了陶瓷行業。
2013
年,“十二五”規劃應時出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以及“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等政策條款赫然在列。在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規定了“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10%、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總量提高20%”的宏偉目標。而在陶瓷行業直接歸屬的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當中,到2015年的目標是: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產過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利用率達到70%。
“環保”已成為和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之一。
環保條例“多連發”頻見效
除了上述這些明文規定的宏大目標,今年以來,國務院、發展改革委員會、環境保護部等機構紛紛出臺相應的環保條例:
5月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送審稿)》將二氧化碳排放稅納入其中;
6月5日,由發展改革委員會、環境保護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三部組織編制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編制通則》(試行稿)發布;
6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并部署了包括“減少污染物排放,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快調整能源結構”等在內的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
6月18日,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宣布,從當日起收緊環境污染刑事法網,采用操作性較強的定罪標準,降低部分定罪門檻,只要致使超過30人中毒,或造成3人以上輕傷,即可被定罪;
7月12日,為了引導公眾參與環保,環境保護部發布《關于加強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
8月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在節能減排、生態建設、綠色生產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環保要求。
這一系列的條文規定,確實起到了關鍵的理論指導作用,5月份,有媒體曝出高安產區有企業排污和廢渣亂堆放現象,高安政府高度重視,召開了專門的座談會并對涉嫌企業進行了實地勘察,7月份,河北、浙江、寧夏、江蘇等地區被環保部門查獲有“三廢”亂排和“未批先建”的惡劣事件,近日,又有新聞曝出廣東江門市有4
家陶企因為對周邊環境污染嚴重而被環保局提請當地法院勒令關停。
“煤改氣”等政策或導致新一輪“洗牌”
陶瓷行業歷來被外界視為“三高一低”的產業,為了擺脫這頂“歪帽子”,今年,清遠、肇慶、高安、淄博、泉州、法庫等陶瓷產區的政府部門相繼要求當地建陶企業限期完成天然氣置換工程。
對于這一“煤改氣”的環保性措施,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尹虹撰文指出,不能在所有產區進行“一刀切”的改換策略,而應該根據不同產區的具體情況實行不同的環保要求,否則,這不僅是對已經驗收的大批清潔生產陶企的肆意踐踏,而且會損害企業和產區政府的利益,高昂的天然氣價格也會轉嫁在消費者身上,讓消費者的利益受損,不利于提升產區和當地陶企的市場競爭力。
如果這一系列的環保條款和規定得以真正貫徹實施,這對陶瓷行業來講無疑又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相對于2012年行業遭受的市場“洗牌”來說,這次政策性環保要求或將帶來“洗牌”,在行業實力、技術攻堅、競爭力提升等方面,會給陶瓷行業帶來更為嚴重的沖擊和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