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傳統家具業遭遇成長煩惱 歐盟強制實施新木材法規
傳統家具產業經過30年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下行,傳統家具產業面臨市場萎縮、成本上漲的情況,加之傳統家具屬勞動密集型產業,進入門檻低,前幾年的擴張,導致了產能過剩。傳統家具產業在高速增長時期曾經被暫時掩蓋的一些行業性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開始逐步暴露出來。
總體來說,傳統家具產業的發展主要存在著對材料的高度依賴,結構改造的不盡合理,缺乏創新意識等問題,深刻影響和制約著傳統家具產業的發展。
唯材質論使之與大眾脫節
傳統家具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曾先后使用過黃花梨、紫檀、紅酸枝等材料。明代文人欣賞黃花梨家具,因為其“層巒疊嶂”的紋理體現了文人追求自然、詩意的生活追求。清中期開始,“紅木”作為紫檀木的替代品得以流行。現在,紅木成為人們對傳統家具用材約定俗成的名稱。在功能之外,紅木家具成為一種地位的象征。
唯材質論混淆了紅木與傳統家具的概念,忽略了傳統家具的結構、工藝與文化價值,人為地貶低了日常生活用具中淳樸自然的民間工藝,割斷了地域性家具材料特色,審美傾向繁復、臃腫。日本民藝理論家柳宗悅認為:“只有從民藝的世界中,才能尋求產生自然、健康、樸素的靈動之美。”紅木家具“熱”折射了一定的社會現象,如果說明式家具代表的是清貴典雅的文人文化,紅木家具則體現了追求繽紛亮麗的物質和世俗文化,導致發展到現在只有少數人能消費,市場越來越小,慢慢地和廣大的民眾消費者脫節。
傳統家具產業的發展形成所謂的“材料依賴”,制約著人們的主觀選擇,材料商在其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材料成為制約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相信隨著資源的約束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傳統家具的競爭核心不一定會局限于材料本身,而應該更多地重視設計和工藝,以做到材盡其美,材盡其用。
結構簡化導致質量不高
為適應現代工業生產,生產企業普遍對傳統家具的結構進行了改造。這中間有些改造是成功的,在保證強度的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有些改造的合理性有待商榷,需要時間來檢驗;由于此類技術改造的大量推進,家具文化的傳統元素被弱化,導致質量不高的產品出現。
以傳統抱肩榫的改造為例,抱肩榫是傳統家具中束腰的常見榫卯構造,是在腿足束腰以下的部位,切出與牙條對應的45度斜肩,并鑿三角形榫眼,與牙條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還做有上小下大、斷面呈梯形的“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配合。這樣面板自身的重量及承重分散在束腰和牙板上,通過抱肩榫傳遞到腿足。掛銷的使用,限制了構件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動,從而使牙條和腿足成為一體。
傳統的做法在腿足上需要進行多次銑切加工,且基準面不容易確定。因此,現代生產中往往改變抱肩榫原來的三維結構,在牙板與腿足上各自開槽,使用楔釘固定牙板和腿足;有些甚至將腿與頂面的接合分離,通過大量使用栽榫,依靠膠粘劑的作用連接面板和束腰。這些做法節省了腿足部分的材料,制作工藝簡單,但主要依靠膠粘劑的作用,失去了傳統榫卯結構三維連接的優點。牙板拍合后起不到左右拉緊、越拉越緊的作用。在膠粘劑失效后,牙板容易拉開并且不容易修理。這是非常讓消費者頭疼的問題。
觀念束縛導致創新爭論大
在文化符號的傳播方面,隨著人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追求逐漸升溫,榫卯結構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隱性符號而被廣泛應用。設計中應用榫卯不單純為了結構,更多地表現在文化上的共鳴。但對于傳統家具的創新問題,一直存在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傳統家具的改造不能改變其榫卯結構,不能使用現代的連接件;有人認為在改造過程中傳統家具的內部結構可以改變,但要保持外觀造型不變。
筆者認為,傳統家具形成的過程中,“變”是主題,它是以漸進的形式不斷發展和演變的。因根據不同的市場進行細分,可以對傳統家具的結構進行合理改造。
但是改造首先要遵循傳統、采用古法制作來延續舊的價值。這部分消費者希望傳統家具能夠原汁原味地繼承傳統形狀與工藝,因此這種生產方式并不以產量為目的,適合制作紅酸枝、紫檀、黃花梨等高端家具,供紅木“發燒友”典藏。
在現代社會,人們希望自己的物品擁有個性與特色,傳統家具所包含的手工定制特質,正符合了這種需求。手工定制能夠以小批量多品種的方式,依照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做,創造不同式樣、尺寸的產品。
傳統家具是傳統產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通過技術創新改造紅木家具產業,批量生產仿古家具,并開發紅木家具的新結構和專用技術設備,提升產業競爭力。借鑒傳統家具的榫卯結構與造型特征,使用現代材料,創新具有特色及差異化的現代家具。
隨著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具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東莞市家具協會表示,將通過此次“走進南美”系列活動,積極尋找原材料合作對象,同時尋找經銷商,為家具行業的自主品牌開拓市場。
政府鋪路企業尋找機遇
對于我市的家具企業來說。內銷雖然在發力,但面臨國內激烈的競爭,歐美市場持續低迷,外銷增長乏力,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給家具行業帶來了新機遇。此次南美之行,在市黨政代表團的帶領下,組織有代表性的企業走進南美,對東莞家具企業開拓南美市場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東莞市家具協會會長袁世豪:“因為我們東莞的家具,在南美洲目前占據的比例非常低非常少,我們主要市場在美國和歐洲,這次我覺得我們到南美,也是把我們的產品走出去,把我們的品牌走出去,是個非常大的機遇。我們這次出去主要是去考察,它的整個消費群體,是否適合我們東莞的產品,另外一個,要了解他們,比如說關稅、消費群體的需求,都是我們去關注的東西。”
為自主品牌建立經銷渠道
東莞市家具協會透露,目前,東莞家具企業在海外市場面臨一個困局,就是自主品牌走出去難,東莞家具企業在歐美市場的銷售基本是貼牌銷售。協會希望借助此次南美之行搭建的平臺,接洽更多的客戶和合作伙伴,為東莞家具企業的自主品牌建立經銷渠道。
東莞市家具協會會長袁世豪:“我們這次會跟南美那邊,行業協會,我們會有一個合作。我們也會考慮在那邊設立我們的家具賣場,也會跟那邊有一個,包括賣場也好,原材料也好,我們都是有合作的目的。我們希望這次走出去,能夠打出我們在南美的整個市場,用我們的品牌取代他們的貼牌。”
以廣東湛江地區為例,2012年,湛江地區出口的木家具等木制品共4957批次、貨值達3.3億美元,出口批次和貨值與上年同比分別增長9.2%和26.9%。出口貨值突破3億美元,其中,對歐盟出口額占湛江木制品出口總額的19.2%。今年1月份湛江地區家具出口貨值達8768.2萬美元,同比激增1.2倍,之后卻震蕩下降,到4月份出口貨值僅為3736.1萬美元。湛江家具出口之所以沒有延續1月份的良好勢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今年3月3日起,歐盟強制實施新木材法規,要求向其出口的家具原材料必須獲得FSC“身份證”,進一步提高了我國木制品的輸歐門檻。
歐盟強制實施新木材法規
西方一直以來把我國看成是非法采伐高風險。歐盟《木材及木制品規例和新環保設計指令》的強制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木家具等木制品出口歐洲市場的競爭力,也將對我國木家具等木制品行業帶來重大影響,其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企業獲得FSC認證難度加大。從全球范圍內來看,目前,全世界獲得認證的木材只有10%,就中國而言,由于我國的森林認證剛剛起步,市場上獲得認證的木材則不到1%。而新規定要求進口到歐盟市場的木制品必須獲得森林管理委員會的認證,但該機構的標準與其他國的標準并不互認,這為合法性證明的取得或者拿到認證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不能提供足夠合法性證明的木材和木制品將受阻歐盟。
二是出口木制品成本大幅增加。首先,企業必須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技術改造,改善環境質量。其次,原材料運輸成本將增加。由于通過FSC森林供應認證的本地林場較少,歐盟客戶提出要求后,異地購買原材料的成本將大大增加。再次,認證費用將增加。企業將增加有關的檢驗、測試、認證和公關等手續以及其他相關費用。企業想要通過FSC認證需認證費用3萬元左右,之后每年需要年審,年審費用約為1.5萬元,而實施FSC森林認證之后,企業必須出資為其原料購買地的森林經營單位支付認證費用。此外,進口原料成本將增加,經過認證的進口木材成本比普通進口木材高出10%左右。上述情況無疑增加了成本,對企業來講是很大的挑戰。
三是輸歐木制品的門檻大大提高。我國一些企業需要從俄羅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所羅門群島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進口原木和木材產品,而這些供應國中不少都存在非法采伐問題,因此,歐洲的原木“身份證”要求可能會使一些家具企業錯失訂單。而各國的管理法規不同,很難證明木材來源是否合法,一些進口木材原產地來源更是無從核查,這對我國木制品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木制品出口企業將會產生較大影響,甚至可能會迫使他們退出歐洲市場。
四是木制品出口通關受到較大影響。歐盟新指令強制實施后,歐洲各國海關在執法時可能會對進口的木制品進行更加嚴格的檢查,如在原有復雜的通關流程上增加了“盡職調查”審核內容,這勢必加大出口木制品生產企業的通關成本,不利于便捷通關,同時,也大大增強了歐盟口岸當局對我國輸歐木制品的自由裁量權,為其采取貿易限制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雖然新指令在短期內會對我國輸歐木家具行業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但從長期來看,是挑戰也是機遇,新規對我國木家具出口市場的規范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將有益處,其不僅有利于我國木家具行業未來的發展,同時能有效規范市場,進一步淘汰落后和不規范的中小企業,促進木家具行業轉型升級,提升我國木家具行業出口產品的質量、檔次和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