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有他們的“紳士”,中國則有我們的“君子”。看來,君子之說,既傳統又現代,既古老又摩登,非常之時髦,在很多方面都能與現代社會的文明理念無縫對接。它不僅能基本包涵紳士一說,還有著其它的一些意指,其含義相當之豐富、寬泛,深具中國特色。
“君子”之說是儒家文化的主體之一。儒家文化的歷史很長,主要誕生在所謂的“軸心時代”。
此說出至卡爾-雅斯貝爾斯,是指在公元前的那幾百年里,突然爆炸性地產生了幾大原創文明,從此決定了人類的歷史和文化的版圖與走向,它們包括:以婆羅門教、佛教為代表的恒河文明、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希臘城邦文明、以猶大教為主體的基督教文明,以及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
當時,儒家與道家、墨家三足鼎立,稱之為顯學,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在儒家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孕育下,中國歷史上誕生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們的名字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岳飛、文天祥、史可法……他們都是君子的代表。
君子一語,廣見于先秦典籍,其意多指“君王之子”,表示地位的崇高,而后來則被越來越多地賦予了道德含義,比如,《周易·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書·虞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又比如,“君子一諾千金”、“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等。
君子文化的內涵太豐富,非我輩所能輕易把握,所以我們就只是簡單談談其中的仁、信兩點,之于企業文化的意義。
孔子說:“仁者愛人。”仁與愛連在一起,包含著善、同情心、寬容等諸意,它們是人之所以成為君子的基礎。我們每一個人從一生下來,就不是獨立存活的,都是相互依存的,比如小的時候靠父母,大了以后靠廣交朋友;一個企業則更是如此,它是依托于整個社會,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而生;所以,對人群和社會懷著善意是必需的,而仁愛就是根本。
只有顧客的滿意才是我們的滿意,放在我們這里,就是君子文化。從設計師按客戶的要求提供的創意開始,到施工的過程中按質按量地完成項目,再到積極完善的售后服務,這一切無不體現著企業對客戶負責的“信”。這種信不是喊出來的,是干出來的。
客戶真正需要的是言必諾,行必果,能做到這些的企業,才是真實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