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裝飾設計創造一個既具科學性,又有藝術性,既能滿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內涵,以人為本,亦情亦理的現代室內環境,也是建筑風格文化的集中體現。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說過“每一個建筑都得個別設計,不僅和氣候、地點有關,而同時當地的歷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慮。這也是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獨特風格的原因。”室內設計風格的形式,是不同時代思潮和地區特點,通過創意、構思和表現,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室內設計形式。一種典型風格的形式,通常是和當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又需有創作中的構思和造型特點。風格雖然表現于形式,但風格具有藝術、文化、社會發展等深刻內涵,從這一深層含義來說,風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裝飾設計的風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風格流派緊密結合,有時也以相應時期的繪畫、造型藝術,甚至文學、音樂等的風格流派為其淵源。本文將對室內裝飾設計和建筑文化風格進行分析。
1裝飾設計體現人文背景人們在建筑裝飾工程的實踐中,對不同的裝飾內容,不同的地域和人文環境,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風格和文化內涵的工程項目,在體現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的同時,對主要表現的裝飾內容的風格上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將風格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會體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發展、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氣候物產、地理位置)和風格形成的內在因素(個人或群體創作構思,其中包括創作者的專業素質和藝術素質)相結合,從而賦予所設計裝飾的內容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使生活在現代社會高科技、高節奏的人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將體現藝術特點和創作個性的各種風格(傳統風格、現代風格、后現代風格、自然風格、混合風格等)融入我們所設計的具體裝飾工程中去,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筑美學原理,創造出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
2裝飾設計在傳統與創新中追求唯美中國也是一個注重傳統的,威廉?沃森曾這樣描述道:“如果一個日本老派的學者到鄉村去隱居,他會饒有興味地用著簡陋的器具,耐與他相同情形的中國學者,卻會在撫弄一件也許已生銹的青銅器或已破缺的陶瓷古玩,這件古器或古玩看上去年人甚遠,但它的質量是上乘的,既不土也不俗。”①中華民族是一個很自大的民族,以致于沉浸于“泱泱大國”的自喻中沾沾自喜,直到子彈落到跟前才“覺醒”,中華民族又是一個謙遜的民族,以致于“自家屋內有寶藏,不肯信,卻在外面討乞。”②五千年的文化成果讓我們享之不盡,即使是一樣樣地拋棄,恐怕也不是短時間內的事性,可是這個過程可能無限制地延續下去嗎?中國以“瓷國”揚海外“China”一義便是出自于瓷,當我們以一個這樣的身份而驚嘆別國的瓷藝時,那種悲哀之懷難以言表,藝術家被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一,發揚文化傳統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機遇。我們用傳統風格與新藝術派風格的對比,以總結、剖析在實踐中如何將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風格與文化的結合,從而達到建筑設計的繼續和深化,以及創造出理想的文化氛圍和使人震撼、愉悅的空間。中國傳統建筑多采用園林的設計風格,環境清幽雅致,線路清晰,功能明確。突出了民族文化淵源的形象特征。我們把傳統建筑的造型、色彩加以歸納整理,讓繁鎖的雕梁畫棟符號化,讓久遠的歷史文化氣息隱隱在地面、天花及四壁中流淌,通過意會達到交流。由此我們將中國古典建筑中的藻井、檁椽、柱式、欄桿、垂花、雀替、掛落、抱鼓、美人靠等,以美的聯想,嚴謹的法度,對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進行了藝術形象的重構,對傳統造型中的線的表象提煉加工,變得簡潔、挺拔。對具象的元素處理,升華為抽象的符號。大堂主墻面迎門而立的壁畫,表現了羲與女媧的形象組合,用青銅鑄造,古風頗濃,與光滑的墻面形成對比,奪人注目,體現出“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兩側橫梁用印度紅石板貼成,石板上鑿有古代圖案中夔紋與鳳鳥紋,形象優美古拙,配合設計所選用的各種裝飾材料,經過工匠的精雕細刻,達到了傳神的效果。傳統風格的神韻和糅合進富有時代感的元素,使工程的設計和實踐過程體現中國民族文化和藝術追求神似,追求意境,表達含蓄與神秘,在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遺產中,吸取中國傳統風格及文化的“神韻”,弘揚中華文化,同時以現代設計意識與傳統風格有機的結合,古為今用,西為中用。我們現在經常看到一些豪華的賓館。體現“風格修復”的設計思想,使其再現我建筑裝飾設計歷史輝煌。
3室內裝飾設計與建筑風格文化并駕齊驅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論是物質技術的,還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歷史的延續性。追蹤時代和尊重歷史,就其社會發展的本質講是有機統一的。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歐洲正當學院派復古主義、折衷主義盛行之際,一個試圖擺脫舊傳統束縛創造新形式的新建筑運動已經興起,哈爾濱出現的新藝術派運動處理手法幾乎遍及各類型的建筑物,故哈爾濱享有“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的美譽。在這種環境背景下誕生的這座建筑,經歷了歷史的滄桑,幾經變遷,功能異變,有些已面目皆非了。大多工程設計本著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時代感與歷史文脈并重的原則,在解決老建筑增添中央空調、消防、計算機管理等系統的現代化設備設施的同時,著重解決各系統所占有的空間和保持原有歲月風貌及各類藝術造型的矛盾,充分發揮設計人員的智慧,使這次難度相當大的改造裝修工程能比較成功地實現了技術與藝術的結合。經常看到在賓館的公共空間中,保留了相當一部分有新藝術派裝飾特征的裝飾及構件,如鑄銅轉門,大理石壁爐,木結構歐拱券造型,充滿西伯利亞情調的木裝飾,具有巴洛克文藝復興特征的木門及雕刻精美的木制構件,極具審美價值的石膏浮雕紋樣,金屬鑄造的樓梯扶手和羅馬陶立克柱式等。面對這些傾訴著歷史滄桑而又意猶未盡的物體,這些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在各自歷史變遷過程中所形成的外觀霄壤之別但又魅力不減,令人嘆為觀止。為了達到整體設計思想,在施工中對已經殘損部分及新調整布局而需要貫穿連續的部分采用按原設計手法復制,嚴格比例尺度制作,達到了以假亂真的視覺效果。對雕刻精美的石膏紋樣采用拓版手法,盡努力恢復原有面目。在整體裝飾風格統一和諧的設計思想指導下,具有典型特點的金屬飾物、木雕造型、燈飾、招牌、鐵藝制品、布藝、綠化等均為營造氣氛、情調起到了畫龍點晴的作用。蘇聯巡回畫派的代表人物列賓、希斯金、列維坦、蘇里柯夫等畫家的風景、人物肖像的油畫點綴其間,更增添了環境的和諧和蘊藏的文化的研討。一些完美工程的完成,是對保護建筑技術與藝術的探索,是風格與文化的研討。作為文化結晶物的文物建筑之所以魅力永存,實因文化價值體系的社會意義和人們心理所產生文化價值的判斷和看法。該項工程已引起了有關專家、學者和政府管理部門的關注,為如何促進文物建筑的保護和其產生的歷史、人文、文化的作用,推動建筑文化、旅游等諸多行業的發展,產生積極的社會意義。各種風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積極或消極地轉而影響文化、藝術以及諸多的社會因素,并不僅僅局限于作為一種形式表現和視覺上的感受。近年來,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在總體上呈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狀況。室內布置中也有趨于現代實用,又吸取傳統特征,在裝潢與陳設中融古今中西為一體。當前,社會是從工業社會逐漸向后工業社會或住處社會過渡,人們對自身周圍環境的需要除了能滿足使用要求,更注重環境氛圍、文化內涵、藝術質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室內設計不同藝術風格和流派的產生、發展和變換,既是建筑藝術歷史文脈的延續和發展,具有深刻的社會發展歷史和文化的內涵,同時也必將極大地豐富人們與之朝夕相處活動于其間時的精神生活。風格與文化的關聯,就是追求更高層次的和諧,其本質是對人類文明的共同享有和發展,它遵循歷史傳統并超越。4結束語當今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裝飾設計的功能復雜而又多變,室內裝飾材料,設施設備,甚至門窗等構件的更新換代也日新月異,室內設計和建筑裝修的“無形折舊”更趨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縮短,而且人們對室內環境藝術風格和文化氛圍的欣賞和追求,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推陳出新,持續更新